恩怨心重,心事也重。
“我懂的,他来找我家老宋学习什么车工和木工,就是想学他父亲的样子,他父亲可是昆州水泥厂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田文明,一直自认自己是做行政的人,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技术副厂长的儿子,向厂长的儿子学习车工技术,却不是为了做技术活,纯粹是表明自己在管理者的岗位上,没有忘本。你说这个人,得有多复杂?”
多复杂?田文明的复杂,刘余川是见识过的,是深刻了解的。
“其实,他还是有能力的,也是能吃苦的。只可惜了,他的能力,不是工厂需要的。只是那种能力,换了个报社,行政单位什么的,又不够人家看了。”
这个评价还是中肯的,但这不是刘余川找冯兰仙的重点。
“你们家老宋,据说是老昆州水泥厂最好的技工,熟悉焊工,车工,机修,等等。是吗?”
“这你都打听过了。不能说是最好的,应该说是老一辈的工人里,技术最全面的。什么都钻研过,什么都干过。所以各项技术都拿得出手,也愿意带年轻人。”
接下来将是一组重要的问题了,刘余川突然感到自己有些犹豫,像是心里某个隐秘的地方,被刺痛了。
他也将要刺痛眼前这个母亲的伤口。
“你儿子宋允铭,是不是也和他父亲学习过车工和木工什么”
“是啊,我这儿子,性子还是随他爹。做什么事情都是闷声不出气的,其实学起来很认真,很踏实。也肯下功夫,花心思。他学得可是不差呢。”
这个回答的答案,其实刘余川已经知道了。
“你们家老宋,手指受过伤?”
“是,右手。断了半根手指,他对这个事情一直都耿耿于怀的。倒不是说出意外受了伤,工人嘛,难免的。他是说他当年受的伤,是可以治疗的,不至于把手指截断。那个负责治疗的医生,是个小年轻,上来问都不问,直接上剪刀,就剪了。”
直接上剪刀,就剪了。
“你们也见过我家老宋,他不是那种抱怨不停的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影响工作。只不过习惯了戴个手套,不让别人注意他受伤的手指。还是老工人的脾气。”
“他练习了左手?”
“是啊,练了好长时间呢。可是不容易,要先练臂力。左手毕竟比不上右手,力量就先天不足。然后还要练巧劲,他们车工,车个零件,螺丝什么的,都是毫厘之间的要求,精准得很。差了一点都不行的。没个巧劲,那可是绝对不行的。”
要有力量,还有有对力量的控制和自如的使用。要能下刀,还要有下刀的力度,和控制。
刘 余川的心,跳得更厉害了。而且无法抑制。
“你儿子,也练习过左手吗?”
“练过,不比他爸差。他说的,左手的力量,精度,到了可以提水桶,换煤气罐,还可以钉纽扣的级别,那可也是花了不少功夫的。”
那种自得,满意的表情,再一次出现在冯兰仙的脸上。那是母亲对儿子,妻子对丈夫的感情,自然而然的流露。
“你见识过你儿子的木工手艺,和左手的技艺吗?”
“见识过,我们家厨房里的那些小四方凳,门口也有一个。就是我儿子做的。前期的木工是我们家老宋完成,后期的组装,上漆,可都是我儿子做的。左右开弓,比他爹可快多了。钉钉子,铆口改大小,开始他爹不放心,还盯着看看,后来就是我儿子自己完成了。你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吗?”
“什么时候?”
“就是他大学毕业以后,等着到工作单位报到的那一个月。”
小四方凳。有一点印象,从外表看,做的手艺是很不错。而且没有重新修理过的痕迹,大学毕业到现在,好几年了,还在正常使用中。当时组装的手艺,也不会差。
关键是,一个月内,左右开弓。有速度,有精度,有质量保障。
“刘警官,你怎么今天关系起我儿子来了。”
她还是起疑心了。
“冯大姐,宋允铭最近几天回来过吗?”
“没有,怎么了?”
“跟家里联系过吗?”
“好像也没有。前天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要出差去云城几天。”
母亲的本能,已经让冯兰仙警觉了。
“你儿子宋允铭,失联,失踪了。”
最严重的那句话,终于还是没有从刘余川的嘴巴里说出来。
第七十二章 迷乱
2002 年 10 月 9 日 农历九月初四 阴 小雨 星期三
17:48
昆州水泥厂改制后的荆山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住宿区。
昆州一中下午的放学时间是 17:30,全校 6 个年级统一。上晚课的时间是 19:00。高三、初三会提前到 18:30 进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