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庭+两亭。
其中的“悦庭”、“晓庭”是面积较小的单身公寓,或者小户型住房,面对的消费对象是单身,或者是结婚后,对住房有刚需,购买能力又不足的人群。
“悦庭”面积是 50 平米,“晓庭”是 70 平米。这种面积,在昆州这样的城市,也就只能是单身公寓了。光大“欣亭”和“澜亭”就不同,都是 100 平米以上,是适合三口之家居住的商住房。
四幢楼,“悦庭”、“晓庭”是挨在一起的,“欣亭”和“澜亭”又是挨在一起的。但是“庭”和“亭”却是分开的。
这种分开,还不是独立的几幢楼,根本就在同一条马路的两侧。
“悦庭”和“晓庭”楼下的,就是光大步行街东停车场,“欣亭”和“澜亭”楼下,自然就是西停车场了。
光大步行街西停车场。这是地下停车场的名字。有西,就还有东。都是地下停车场。
“欣亭”,是这幢楼的名字,这是一幢城市里常见的商住楼。光大步行街西停车场的上面,就是名为“欣亭”的商住楼。
整条光大步行街,像“欣亭”这样的商住楼,有很多幢。步行街的基本格局就是商铺加商住楼嘛。
“宋允铭不会是在这幢楼上养了个小三的。”
这句话不是猜测,就是一个判断。这个判断虽然听起来有些别扭,语法和表述都不顺畅,但阮益达的语气很笃定。
他坚信自己的这个判断是对的。
“宋允铭不可能住这种单身公寓的。”
“因为这种单身公寓,只适合单身居住,那是给被人包养的小三住的房子。”
“像宋允铭这样‘变态’的人,是不会养小三的。他的心里,可是只有自己的,没有别人。”
那就只能是“欣亭”和“澜亭”这幢楼下的停车场了。
那个说她在停车场里,差点被一辆黑色越野车撞到的保洁大妈是个农民,没有多少文化,识字不多。只是提供了模糊的描述。具体是哪个停车场,是无论如何说不清楚的。
而阮益达拉着老太太来现场看看,现场“指认”停车场的提议,却是被老太太毫不犹豫,毫无余地地回绝了。哪怕是阮益达亮出了自己的警察身份,允诺了报酬,老太还是不愿意。
这个提议,似乎伤害到了她的根本,把她推到了“风口浪尖”,置于危险境地。这是她无论如何不会同意的。
甚至都让她反悔起自己说出差点被撞这个事情来了。
阮益达也只能作罢。
“宋允铭和人说话时候眼神坚定,习惯直视对方。没有眼神闪烁的迹象。就算是我约他出来,假借吃凉品的机会,试探他案发时间的行踪,他的眼神也没有出现闪烁和回避。”
站在光大步行街的大街上,仰头看着面前的这几幢大楼,阮益达在心里咂摸着,他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工作了。他要证明,他是可以作为一个刑警参与破案的。
而不只是“狗屎运”好,碰到了来投案自首的田文明。
这种思考方式是许畅习惯使用的,也是阮益达自诩向许畅学得最成功的的地方——细节,细致。
由细节入手,由小及大,细致入微地发现可能被忽略掉的东西。
“这就说明他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或者是足够变态。”
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很好理解。
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就不会选择在大白天杀人,不会选择在拆迁工地那种“灯下黑”的地方行凶。也不会面对阮益达各种“巧妙”的设计,还能够应付自如。
足够变态这个判断,还是让阮益达心里一惊。可能是认为自己的结论下得有些早了。
毕竟,变态可不是什么好词汇。
阮益达还知道,这种技巧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心理暗示”。
“什么是自我心理暗示?”
在心里,阮益达继续按照许畅的方式推演着宋允铭可能有 的心态,心境。眼睛还是眯着,看向面前的大楼。
“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其实可复杂了。”
简单说,就是在没有恶念,没有杀人的时候,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宋允铭,会不断地自己给自己一种说法,自己告诉自己:我是好人,我是正常人。我不是杀人犯。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时间长了,他自己就会坚定地认为:我就是个好人,是个正常人。杀人犯法的事情和我无关。
所以,不管阮益达护着刘余川如何试探,都不会有效果的。因为他们面对的,就是一个“好人”宋允铭。
到了他“想杀人”的时候,就会变成“非正常”状态下的宋允铭。“非正常”状态下的宋允铭,也会不断地自己给自己一种说法,自己告诉自己:杀人吧,杀人吧,我是坏人,我是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