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刃(100)

作者:站着走路的狗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以许畅对刘余川的了解,他是不会无的放矢的。

蚂蟥沟,靠近昆州一中,毗邻昆州水泥厂。这是原因吗?

“改革开放了,城市一步步发展,扩大,原先涌出的地下水做了引流,农田和鱼塘逐渐消失。在原来的泥巴地上,宽敞、平整的城市主干道修起来,两侧的各种建筑立起来,商住楼和商铺也建起来。这条修起来的干道,就是荆秀路。”

“荆秀路起点一头在昆州市第二小学后门。另一头终点在荆山公园大门口——路的尽头,上楼梯就是公园大门。昆州一中,在整条路的中段。昆州市第二小学,原来的名字叫荆山小学。昆州一中就更是了,建于明末的荆山书院旧址就在昆州一中校内。清朝时候,还出过状元。昆州老人说那是昆州一中的‘文脉’。只要文脉还在,昆州一中的高考就不会垮。”

“昆州的历史和文化、教育,是老昆州人茶余饭后,街头巷尾,最津津乐道的。他们说市委市政府在的北山区,是昆州的政治中心,昆州一中在的荆山区,就是昆州的文化教育中心。昆州一中每年的高考成绩一公布,马上就会成为昆州街头巷尾的一大谈资。”

“谁是昆州的高考文、理科状元,全省能排第几。全省前十,前五十,昆州一中能有几个。谁考了了单科满分。谁是第一个拿到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的人。还有谁上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不读,偏要去北航,电子科技大学。这些事情,能说一个夏天。昆州一中,在很多昆州人心里,就是昆州的文化象征和精神追求。”

“这才是‘荆秀’的含义。荆,是指荆山,荆山区。秀,指的就是昆州一中。”

昆州一中。

许畅突然明白了,刘余川的父亲就曾经在昆州一中任职,还可能是个什么领导。难怪他那么熟悉,说得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就像,就像田文明讲述他在昆州水泥厂的往事时一样。

昆州一中,和老昆州水泥厂直线距离不到 2 公里。和老昆州水泥厂一样,老昆州一中,教师也是住在学校里的。

上班去教室,下班就回家。

80、90 年代的中学,住的可能是老式的单元楼,各家各户彼此熟悉,小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耍。谁家有点什么动静,马上就大家都知道了。

那就是老式的“大院”生活的样子。

刘余川,恐怕也是在学校里生,学校里长。还可能有一个当领导的父亲。这不是和田文明,和他们正在讨论的宋允铭,一样的吗?

“我的原名叫刘川。随父姓,他叫刘庆明,是昆州一中的教学副校长。我母亲姓余,是昆州市教育局的普通话测评员。”

“在我高考结束后,去念大学前,他们离婚了。离婚和外人无关,是因为高考前几个月,刘庆明的一个好朋友意外失踪,找不到了,而且生死不明,警察立案后没有线索,没有结果,只能按照失踪人口处理,最后不了了之。”

“他好像对这件事情很自责,内疚,认为和他有莫大关系。还总怀疑自己招惹了不明不白的人,怕连累我和我母亲。这不是他们告诉我的,是我听到他们的谈话,知道的。”

他,汉语发音不像英语,第三人称的“ta”发音是一样的,除了书写出来的汉字,发音听不出区别。但许畅知道,刘余川说的是他的父亲——刘庆明。

一个对自己的父亲直呼其名,不愿称呼“爸爸”、“父亲”,连“老头”都不愿使用的儿子,一定是有什么难以言明的秘密。

“刘庆明非要离婚,离开那个家。这个念头从他的那个好友失踪,就有了。只是等我考完高考,才实际实施。离婚后,他把房子和财产,都留给了我和我妈,只开走了一辆大众车。”

“在我念大学 1 年级的时候,刘庆明出交通事故,死了。他开的车,被一辆司机酒后驾车的大卡车撞下了公路,摔死了。我得到消息,没有回来,自己做决定,把名字改成了刘余川。加了我妈的姓。”

“到我大学 2 年级的时候,我母亲也出车祸,死了。她开的车,在一条乡村公路上,转弯时避让一辆手扶拖拉机,操作不当,从公路上滚下去,也摔死了。”

“车上连她,一共是 3 个人。另外两个人是一对母女。母亲,叫关书仪,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女儿叫祝欣蕊,是我的高中同学。祝欣蕊的父亲,就是刘庆明的好友,就是那个莫名其妙失踪,生死不明的人。”

一种让人无处躲藏的疼痛感,出现在了许畅的身上。

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和感情的冲击,让她感到被一种莫名的强大力量所包括,裹挟,身在其中,无力反抗。

上一篇:听雨桥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