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议和,便是要有金银粮草,以及质子或和亲,以表诚意。
质子,当今大燕宗室中,根本找不出稍有地位的,当年的高阳王满门除了秦宜宁,其他的都已被诛杀,那便只能是和亲了。
和亲,天子和皎皎的亲生女儿,且不说帝后舍不舍得,年龄尚小,根本就不可能,年龄相符的未嫁宗室女,也就是秦宜宁了。
如若秦阙真得为了大局,恢复秦宜宁的郡主之位,再加封为公主和亲往鬼戎的话……
陈听澜不敢继续去想。
他的手攥得越来越紧。
最终道:“陛下,臣窃以为,如此草率和亲,怕是会让鬼戎心无惧意,得寸进尺。”
他这话一出,倒是让秦阙一愣,“朕什么时候说过要和亲了?筠儿年纪那般小,即使是适龄,朕也不会让她草草嫁人。”
毕竟筠儿现在是蘅枝的心头肉,这件事是万万不会发生的。
“那秦姑、郡主,也不必去和亲?”陈听澜一时大喜,脱口而出,差点在秦阙面前直呼秦宜宁一声“秦姑娘”,但又觉得不对,仔细一想,她也未曾受封郡主。
好像怎么说都不太对,只好低下头去,说了句:“臣失言。”
但秦阙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也没有立即回答陈听澜,只问了句:“伯玉这么担心朕那个妹妹啊?”
陈听澜突然摸不清秦阙的心思,只好说:“臣没有,并非是陛下想得那样。”
“朕想的哪样?”
“臣只是觉得我大燕不应主动向鬼戎低头,和亲一事,未免太过折辱大燕。”陈听澜不敢再提秦宜宁,虽然这话说得很牵强就是了。
他分明是不想秦宜宁嫁予旁人罢了。
莫说是和亲远嫁到漠北,祝蘅枝不就是楚国当年战败被送到大燕和亲的么?如若不是蘅枝自己不肯任人宰割,天子幡然悔悟,如今的日子一样难过。
和亲的公主,自古以来,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即使是秦宜宁最后被册为郡主,嫁给洛阳哪个高官子弟,他也觉得心中难平。
陈听澜是一路跟着秦阙走来的,在朝事上,秦阙向来不怎么和他打哑谜,但今天也只是挥了挥手,没有给他确切的回答,淡淡地说了句:“好了,伯玉的意思朕明白了,退下吧。”
即使是拜别的时候,陈听澜依旧跪在地上,道:“还望陛下三思。”
说完这句,才退出殿中。
祝蘅枝听了秦阙的话,一时也有些失笑,“哥哥素来沉稳,今日怎么这么沉不住气,殿前失仪,这可不是他会犯的错。”
秦阙意有所指地说:“蘅枝可曾听过那句,关心则乱,”他最后几个字,一字一顿。
祝蘅枝被他这刻意的强调,引得抬起头来,正好对上他灼热的目光。
“伯玉担心宁宁,和我担心你,又有什么两样呢?”
话题还是绕了回来。
祝蘅枝匆匆避过他的视线,掩饰去面上的尴尬以后,才道:“那哥哥就没有请你为他和宁宁赐婚?”
秦阙摇了摇头,“他要是有我的执着和胆量,早该在今年刚回来的时候就请旨了,何必等到现在,才开始慌里慌张地劝我不要让宁宁去和亲?”
听到“和亲”两个字,祝蘅枝心中不免咯噔一声。
她就是那么过来的,一时有些失神。
秦阙当然留意到了她的目光,忙安慰她道:“蘅枝不必担心,在我这里,两邦和谈,没有必要把女人作为筹码,实在是太蛇鼠之辈了些。”
语气中透露着轻蔑。
但又迅速将话圆了回来,“但说到底,我还是该感谢感谢楚帝的,若不是因为他,我哪里娶得到蘅枝你呢?”
祝蘅枝轻轻匀出一息来,“罢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不提过去那些荒唐事也罢,”说着又转了话题,道:“哥哥这样怎么行,我明日非得问问他才行。”
秦阙见状,也知情识趣地不再提和亲的事情,与她讲了些近来洛阳城中有趣的事情。
隔日陈听澜知晓祝蘅枝传他,全然没想到这里,只以为是除夕宴后两人因为身份缘故没怎么见过,以至于这个妹妹太想他的缘故。
祝蘅枝如今是皇后,陈听澜见她,也是要躬身作礼的。
但昔日在礼数上最是周全的他,今日竟然也将右手覆在了左手之上,等反应过来想要改的时候,祝蘅枝已经看到,并将他的动作拦住了。
“哥哥与我何须多礼?”
陈听澜有些晃神,只是应了一声,说了句:“臣失礼。”
祝蘅枝先按心下疑惑,让他落了座,这才看清他眼底积了一片乌青,乍一看,像是和人打了一架,但仔细看看,便知晓是一夜没睡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