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番外(267)

韩榆最先笑出声。

笑声感染到其他人,大家纷纷捧腹大笑。

方维:“......”

酒足饭饱,韩兰英和韩兰铃带着夫君儿女留宿。

张家在隔壁,几步路就能到,韩春岚伺候因为高兴喝了两口酒的齐大妮睡下,这才回去。

回屋的路上,韩榆攥住韩松的衣袖,和小时候一样:“我听说参加会试的有

数千人之多,二哥能位列榜首,当真是厉害极了。”

绝口不提殿试。

韩松从韩榆漆黑的眼里捕捉到小心翼翼和关切,有点啼笑皆非:“可是觉得我会因为错失六元而伤心?”

韩榆被这一记直球打得懵了下,见韩松神色如常,咂摸出一点意思来,遂不再遮掩:“在二哥回来之前,我确实有想过,现在嘛......不觉得了。”

韩松是有大志向的人,心胸非寻常人能比,不会拘泥于殿试的名次问题。

但不代表韩榆心里没气。

该算的账还是要算的。

韩松敛眸,踩着自己的影子往前走:“其实在进京赶考之前,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韩榆呆住:“啊?”

韩松不去看满头问号的韩榆,自顾自道:“我做过统计,且不论二甲中有多少出身寒门的进士,但凡有八大世家的子弟参加科考,只要会试的成绩名列前茅,他们必将位列一甲。”

不论朝中还是民间读书人,都对这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多有诟病。

可是当今天子,永庆帝始终对这些声音不闻不问。

他忌惮世家,又不得不重用世家,以达到他想要的制衡效果。

长此以往,便造成当下科举畸形的不公平局面。

永庆帝的平生夙愿是成为一代明君,可他偏偏是摇摆不定优柔寡断的性子,既要又要,贪心至极。

末了什么也没得到,徒增笑料罢了。

上辈子这一届的状元和榜眼也是那两人,韩松

深知这一点,还是毅然决然地参加了会试。

九年磨一剑,韩松等这一刻太久了。

状元还是探花,于他而言无甚区别。

最终能爬到什么高度,还得看自身如何争取。

上辈子他二甲第六,最后不也官至一品了?

“这我知道。”韩榆皱着脸,“只是觉得很不公平,明明二哥可以得到最好的。”

“事已至此,说再多也没用。”韩松话锋一转,“我在越京给你带了几本书回来,随我去拿吧。”

韩榆勉强打起精神,跟韩松去了他房间。

韩松把书给他:“这是蔡次辅所作,若有不解之处,大可去问罗先生或是沈先生。”

韩榆知道蔡次辅,乃是沈绍钧的大弟子,也是他师叔。

这是他第一次拜读师叔的文章,等不及回去再看,当场便翻阅起来。

看的同时还能一心二用,随口问韩松:“二哥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去越京任职?”

“不是去越京。”韩松喝一口茶,轻描淡写道。

韩榆以为自己听错了,愕然抬眸:“二哥此言何意?”

韩松从书箱中取出一物,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中午吃什么:“传胪大典后我去找了陛下,自请外放。”

韩榆瞳孔地震,接过那薄薄一张纸,仿佛接了个烫手山芋,燎得指尖刺痛:“这是......任职文书?”

韩松身体后靠,呈现出惬意的姿态:“是。”

韩榆逐字逐句地浏览,上头分明写着“安庆府怀宁县知县”。

所以韩

松放着京官不做,跑去当了个县令?!

韩榆整个人都傻了。

原书中,韩松并未做出这样的决定。

因着他在二甲名次靠前,被安排到户部任主事一职。

原主曾看过韩松的任职文书,因此生出恶念,派人追杀韩松,妄想取代他入朝为官。

韩榆记得分明,没想到男主重活一世,竟做出这样的抉择,好半晌才找回声音:“二哥为何决定外放?家里人可知晓此事?”

韩松淡声道:“我在越京数月,多少了解到些许朝堂局势。权力倾轧,官官相斗,上升格外艰难。比起在京中任职,我更想到地方上为百姓做一些实事,稳扎稳打地上升。”

“至于家里人......还没来得及说,打算明日再提。”

上辈子永庆帝因为韩松出身贫寒,选他成为自己手里的一把刀。

在无所倚仗的前提下,韩松只能对永庆帝言听计从,指哪打哪。

有时候为了一道政令能顺利实施,他可以豁出命去。

一晃多年,韩松确实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成为永庆帝临终托孤的辅臣,获封帝师。

但他同样也失去了很多。

他被新帝视为心腹大患,每日刺杀和意外不断,更是牵连到亲人挚友。

后来战乱平定,他身边只剩老迈的爹娘,和早与他离心的儿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