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镇上,也被送来了一批上年纪的将士。
他们的体力已经大不如前,跟人拼杀自然也是弱了不少。
但马小良不在意啊,拼杀体力不行了,不代表干活体力不行!
马家给他们一笔安家费,足够他们在桃源镇过上舒服的生活。
对于这些为马家奉献青春的将士们,马卓直接安排了桃源镇的一批住房给他们。
当然了,是给了马小良银子的,不会让幼崽吃亏的。
算起来的话,其实还是马卓占了便宜。
等再过两年桃源镇的房价,可不是现在这样了。
也就是镇子刚建起来,还没有对外出售房屋,否则早就抢疯了。
光是那琉璃窗户,这东晋有几家装的起的?
临街那些个琉璃窗户是马小良画的,但那些后来建起来的宅子,窗户基本上都是后来弄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制作玻璃也不像开始那么的繁琐。
工匠们还是很厉害的,能够去繁化简。
一开始的摸索,到现在的驾轻就熟,马小良很是满意。
瞧瞧这亮堂的玻璃,那可都是工匠们的智慧结晶!
“来来来,别挤,都有,都有的。”
每次排队都是这样,特别是免费的,大家都很兴奋。
这次施粥,跟当初给难民施粥完全不同,没有提供碗。
基本上都是百姓自己带来的碗,还别说,桃源镇上的碗都是统一形状的。
因为价格便宜,款式漂亮,百姓都愿意买一些备在家里。
就是一般家庭做饭的机会比较少,即便是周末放假,也架不住工人的热情加班。
马小良都不太能理解,虽然也给加班费吧,但喜欢加班是个什么爱好?
“没错,都排好了。”老道也开口,让人老实排队,插队的轰出去。
“好多人呀。”马小良看着那排队的长龙,忍不住的感叹说道。
“以后会更多。”老道对此充满了自信,他家徒儿这么好,就是建个大城那也不叫事。
不过他这话不是胡说八道的,就他小徒儿身上的金光看来,这桃源镇建的好。
凡事身上带有福泽金光的,那日子一般都不会过的太差。
像阿焕这样的,要不是被带有福泽金光的马小良靠近,哪里会转危为安的。
这些情况,老道是绝对不会说的。
他当初非要收幼崽为徒,不光是因为这孩子骨骼惊奇,是个练武的好苗子。
事实上,他们老马家都差不多。
但自带金光是幼崽,是真的实在难得。
老道怎么可能不心动呢,这不,愉快的手下了这老六。
他都没想到,正因为他当初的这个决定,让他的晚年生活如此的丰富愉快。
虽然偶尔背锅,但是给身负大功德者背锅,有何不可!
因为背锅的事,他还能混到一些功德呢。
老道参与其中以后,这因果关系存在,自然功德也有一小部分落到了他的身上。
这对一个修行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满意的结果吗?
唯一让老道不解的是,为什么幼崽的金光会这么的多。
他也算见过马家大部分的人,马老太爷身上的金光,还不如老太太崔氏呢。
听说崔氏没事就会上街乐善好施,是那边县城出了名的善人。
按理说两三岁的幼崽,不该有这样的金光存在才是。
但自打收了这个徒弟以后,老道就发现了,幼崽虽说馋还懒,但心地善良。
瞧瞧那一千多的难民,说收就收。
光最后那一点,馋就馋一点吧,懒也不是什么大错。
每个领到腊八粥的人,都对老道和小镇长说一声感恩。
最主要的,还是对马小良说的。
平日里,就算马小良出来闲逛,他们也很难碰上。
今天却的不同的,实打实的面对面,可以亲自道一句感谢。
来到这座桃源镇的,谁不是泡在苦水里长大的。
现如今,他们有自食其力的工作,孩子们有书读。
换了哪朝哪代,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好日子。
自古到今,谁人不知,能读书的,只有那些他们仰望的大家族,才有资格。
也就他们小镇长,无视那些规矩。
在桃源镇,马小良就是规矩,他说可以就是可以。
事实上,读书真的会不一样。
桃源镇上的百姓,无论是说话还是处事,都跟外头来的人不同。
在这里的犯罪率也不像外头那么的高,大家都有廉耻不说。
最重要的是,他们多多少少懂一些桃源镇的律法。
偷盗除了罚款以外,还有劳动改造。
一切惩罚结束了,直接被驱逐出小镇,不允许再次进入。
可以说,为了一次小偷小摸,断送了自己以后一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