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569)

作者:饼好吃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登基之初面对频繁的天灾和朝野间舆论的质疑,这时候的唐太宗处境可想而知是艰难的。

然而他却在危险中看到了机会,并极好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从而使大唐王朝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他本人也因这次成功绝地反击而获得了所有人的肯定,成为当之无愧的“天可汗”。”

“军功带来威望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他也积极治理天灾下的大唐。”

“为什么大唐的百姓那么爱戴唐太宗呢?因为唐太宗从始至终没有放弃他们。”

“唐太宗在位23年,天灾几乎贯彻他的帝皇生涯,几乎没有一年是没有天灾人祸的,哪怕华夏史堪称一部抗灾史,但是这么频繁的概率,依然还是很少见的。

换作任何一个皇帝,只怕都要绝望,但是他却不一样,他没有放弃,而且去战胜这些天灾,并且在这样的灾难下打造出一个贞观之治。”

“面对各种天灾人祸,唐太宗反思自己,节俭克制,停建各个宫殿,大赦天下,派遣能干的大臣到地方赈灾,治理地方,开荒种田,重新安置流离失所的百姓;又疏通河道,治理洪水,据说当时好几个州甚至因此水上交通方便,发展起了渔业,制盐业等。

在那个恐惧蝗虫的年代,他还率先吞吃蝗虫,表示抗击蝗灾的决心。一个皇帝做到这个地步,百姓还有什么害怕蝗虫的理由呢?

而面对疫情,他在地方上设立医学博士,但是每州仅有一二十人,自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采取了向疫区派送人员的方法,就是在这种中央协同地方的管理方法之下,那些疫情才没有扩散开来。

还有很多措施,唐太宗不止一次表示,要仁政爱民,而他从来不止于言语,而是确切的落实下来。”

“有多少人知道白居易《七德舞》呢?那是白居易有感于唐太宗在唐朝统一战争和开创贞观之治过程中的艰难,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写下了的著名诗篇。

在诗里面他强调唐太宗“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什么是唐太宗的心?那是克己,是爱民。

正因为唐太宗言行如一,所以朝野上下才能齐心协力一起渡过了贞观初期的灾荒,为开创贞观之治迈出了第一步。

也正如《贞观政要》中所说,“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

所以在民生如此艰辛的情况下,唐太宗才能在贞观三年冬天还派出十余万大军,分道出击东突厥,并在第二年春天就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人心所向。”

李一感叹道:“可以说放眼古代,唐朝都是国家治理较为成功的那一个,而我们心心念念的大唐盛世,就是这么一步步艰难又稳定的走出来的。”

“人定胜天,这是我在唐太宗,在贞观一朝所看见的最坚定的信念。”

“从来都是人创造历史,大唐盛世也不是注定的,而是贞观一朝的心血所在。”】

在听见后面每一年的各种天灾,李世民就已经开始捂着心口了,连他都要忍不住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天谴了,可天幕却说,人定胜天。

“玄龄,克明,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啊。”李世民缓缓吐了口气,郑重道。

房玄龄却含笑点头,“臣一直相信,跟着陛下,没有不能战胜的敌人。”哪怕这个敌人名为天灾。

这条通往大唐盛世的路并不好走,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之难,可是只要有陛下在,他相信,他们一定能成功。

陛下常说是他们给了他信心和勇气,可是,陛下才是他们的希望的来源。

从前,天策上将带着他们无往不利,以后,他们的唐皇陛下,也会带着他们所向披靡。

第312章

【“唐太宗的人生只有五十二年,可是他的人生没有一天的虚度的。”李一说起他,总是带着轻松的笑意,大约是知道这位陛下实在靠谱又厉害吧,只要知道问题,想来是没有他不能解决的。

“他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

他心胸宽广,不计前嫌,重用前太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

他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此,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像是想起什么好笑的事情,李一哈哈笑道:“说起来,这位封德彝才是真的牛逼,海王之王,就算我们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政局复杂的时候墙头草也不少,但是像他这么脚踏三条船,还让皇帝、太子和天策上将都视他为心腹,在新朝如鱼得水,混得很好,不得不说,这怎么不是一种强悍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