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567)

作者:饼好吃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魏征抬了抬眼皮,冷酷无情的示意同僚们,不行!

就他们这位陛下的性子,真要放出去,那就是脱缰的野马,呵呵,再想让他回来,难如登天。

杜如晦轻笑,好吧,想想曾经天策上将的作风,确实如此。

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今的大唐,也许还没有未来那么强盛,但是,让他们的陛下自由一点,却不是不可以。

说到底,他相信陛下的自制力。

魏征皱眉,这是相不相信的问题嘛?

不过,他想起天幕说的,心心念念要泰山封禅却始终被他劝阻,结果也没有去成的事情,最后又沉默了。

好吧,其实也不是不行。

【“唐太宗麾下也不独武将多,文臣同样夺目。

你听过房谋杜断吗?”

“说起房玄龄,就不能不提杜如晦,说起杜如晦,又怎么少的了房玄龄,这两位一直是唐太宗最有力的左膀右臂。”

“在天策上将征战四方的时候,房玄龄是其最得力的谋士之一,为其出谋划策,推荐良才;在唐太宗登基后,又成为一代名相,为其打理国家,兢兢业业,恪守职责。

唐太宗曾称赞其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而杜如晦同样是一代名相,要说起来他还是被房玄龄推荐给唐太宗的,每逢唐太宗遇事不决,他总是能果断做出选择。

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

每次议事,房玄龄说:“非如晦不能决。”杜如晦亦尊重房玄龄之策。

于是时人称杜如晦长于断,房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唐太宗。

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和房杜二人关系非常好,杜如晦去世时,唐太宗大哭不止,三天不能处理朝政。

而且往后经年,也还总是思念他。

说起来杜如晦是贞观四年过世的,可是直到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阎立本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画像后,甚至将杜如晦排在第三。”

“而十多年后,唐太宗又送走了房玄龄,为之废朝三日。”

“唐太宗的爱憎其实是很明显的,他也容易大哭大笑,对于他而言,这些老伙计已经不仅仅是臣子,也还是朋友。”

“他总是善于交朋友的,可是他的一生,一直在送走他们。”

“他总是在失去。”】

房玄龄叹了口气,悲伤过度,对身体不好。

杜如晦看着已经开始眼泪汪汪的陛下,连忙出声劝慰,“臣如今还好好的,陛下可莫要做小儿之态。”

“玄龄克明啊,你们怎么丢下我一个人了。”李世民不听,并且发出谴责。

魏征在一边又开始皱眉,都是惯的。

【“还有魏征,啊,说起来他和唐太宗陛下的故事就更有名了。”】

魏征正要开口,闻言顿了顿,他过世陛下应该松了口气吧,那也好。毕竟总是哭,有损帝颜,对身体也不好。

【“魏征劝谏唐太宗的事迹那就老多了,一个直言进谏,一个从谏如流。

当然,对于他的印象,大家可能都以为是谏臣,但其实不止,他也是唐代有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来着。

唐初八史中的五史都是他奉命总撰的。

他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唐太宗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

“在他过世后,唐太宗亲临其丧礼,痛哭流涕,为魏征废朝五天,并令内外百官与在长安的朝集使一同前来参加丧礼,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他举哀。

凌烟阁他更是位居第四,死后极尽衰荣。“】

魏征愣了愣,抿唇,然后更加不赞同的看着李世民,“陛下……”他正要说什么,然后就被更难过的大唐皇帝陛下握住手,眼泪汪汪的殷勤叮嘱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讳疾忌医什么的。

……算了,有点招架不住。魏征决定今天先放弃劝谏了。

李世民心里悄悄比了个耶,好耶,蒙混过关。

他当然很难过,亲手一个个送走自己臣子什么的了,这种事情再来几次他都没办法麻木,只会更加痛苦。

但是,这些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现在,大家都还好好的,以后也肯定都长命百岁,没错,肯定会的!

【“还有十八学士的其他人,虞世南、于敬宁、孔颖达等人,无一不是名动一时的大佬,后世赫赫有名的大家,他们为唐太宗出谋划策,处理政务,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十八学士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共同开创了唐朝的繁荣局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