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巾起义的冲击下,属于大汉的四百年就此落幕。”】
刘邦嘀咕道:“咱也是很知足的,比秦始皇强就行。”
吕雉:幼稚!还好秦始皇听不见。
不过,咳咳,确实比别人都强就行。吕雉暗暗想。
天下无不灭的王朝,这对大汉开国帝后想的很开,既然如此这是历史必然的趋势,而他们也做好自己能做的那一部分,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而且,嘿嘿,自大周以后,他们大汉的国运最昌隆!
幸福感是通过对比出来的嘛。
【“黄巾起义失败了,但是后来者却一个又一个的奔赴而来。”李一轻轻叹息道:“起义并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恰恰相反,它是一群末路人的自我拯救,是他们送给世界的给予他们悲惨命运的疯狂报复。”
“当起义开始的那一刻,战争和杀戮就开始了,直到一方被消灭前,没有任何人能终结这场‘狂欢’。”李一幽幽一叹,“遍观历代起义前,我很难想象有一天它会如此残酷。”
“屠龙者终成恶龙。”曾经为了反抗压迫的人又去成为压迫者。】
阶级永远不会消失,旧的阶级被覆灭,就会诞生新的阶级。刘彻淡淡的想。
【人类好似一直在重复曾经的宿命,直到种花家出现,才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产生全新的变化。
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变化是好是坏,最后会走向何方,但是如今的好日子是真真切切的,那便足够了。
李一抿了抿嘴道:“农民起义战争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但从组织领导、觉悟程度及所提斗争口号来看,主要局限在反对封建皇权残酷的徭役剥削、争取生存权利方面。
直到隋唐宋元,封建社会进入全盛时期,农民起义战争也随之发展到一个较为高级的阶段,规模和组织领导以及所提斗争口号都有发展。“也意味着更残酷了。
“隋朝瓦岗寨起义的故事也挺有名的,事实上隋末的起义军很多,但是能称得上农民起义的却很少。
彼时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
前前后后各地兴起的起义军不下百支,起义人数达百万人,沉重的打击了隋王朝。
其中瓦岗寨起义非常有名,算得上是农民起义,而瓦岗寨起义也以失败告终。
但是,最后这片土地诞生的大唐这样一个伟大的朝代。“说到这里,李一嘴角带着笑意,谁能不喜欢大唐呢?】
李世民:咳咳,低调低调。
魏征看着自家陛下尾巴都要翘起来了,笑容是止不住的样子,实在没脸看。然后,他自己也忍不住露出一抹笑容。
谁能不为大唐自豪呢?
【“当然,任何朝代都避免不了起义这种事情,哪怕伟大如唐朝。
而在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是黄巢起义。
这场起义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它以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大江南北,因此‘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所到之处就是战火连天。
这样的流动作战自然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没有底盘没有根基,失败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是纯粹以破坏力来说,黄巢起义堪称历代起义中最有破坏性的。“李一长长一叹,战争到最后,受苦受难的永远是百姓。
“任何起义都不可能是完全得到赞美的,但在正史,野史中,对于黄巢的评价却全是负面的。”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李一神色复杂。
“他诚然踏尽公卿骨,但是,他也屠戮了无数百姓。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确实是推翻封建统治的行径,具有革命的进步的意义,但在荼毒普通老百姓的手段上,历史上那些声名狼藉的屠夫,可能比之他都望尘莫及,不得不甘拜下风。“】
第295章
李世民抿嘴,唐末,真是一个不舒服的用词。
黄巢起义,踏尽公卿骨。他眼里浮起一丝冷意,那些世家大族也有这一天,呵。
但随即李世民又露出一丝沉痛之色,乱世一起,大唐没了,大唐百姓又会如何。
【“黄巢起义是多方面下的产品,而黄巢本人最开始想要的是科举入仕为官,但是一般王朝末年想来吏治也不可能多清明,所以黄巢成功喜提屡试不第的结果。
事实上有唐玄宗为杜甫一人举办科考,然后最后考出一个野无遗贤的结果,我们对唐朝的科举制度绝对可以报以质疑的态度。
而黄巢的落第到底是他水平不到还是其他原因,也就不得而之了。“李一的话里有着很强的暗示意味,落第不一定就是有黑幕,但是一个有着真材实料的人落第,加上又深处混乱黑暗的王朝末年时期,那么这个几率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