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立马请罪,侄子不留情面不假,但是在这其中他扮演的角色也没有多光彩,说得好听点是阻止皇帝“犯错”,说得难听就是插手皇帝后宫之事。
固然帝王无私事,可是未来那个他真的没有私心吗?那不只是侄子,更是皇帝,可他却处处压着皇帝......称得上一句取死有道。
李世民头痛的摆手,“说了不以未来定罪,辅机,你起来吧。”儿子想要收回权利肯定是对的,但是对待发妻却......李世民有点一言难尽,他和耶耶都是尊重妻子的人,小儿子倒是不一样。
哦,不对,他也爱重,只是分人,并且爱重出全新的世界,就差把江山都捧给人家。
李世民一边想着要打小儿子屁股,一边又想着大舅子,辅机,也确实失了进退,嗯,他得斟酌斟酌。
【“而当时的武则天也是在这过程中成为了李治政治上的“盟友”,不在局限于后宫之中,她也因此看见更精彩更广阔的天地。”
“做皇后当然很好,可是她已经见识到另一方天地,又怎么会愿意让自己从此局限后宫那一小方世界里呢?”
“她向往那广阔的世界,于是更加汲汲于权利。”
“而这个时候,李治也确实需要她,夫妻搭档非常愉快。
永徽六年,武媚娘成为皇后,这代表她和李治在这场权利争夺中取得显著的成果,他们占据上风。
此后两年,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势力越发被打击,显庆四年四,武媚娘与李治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通过废立皇后这件事,李治一一收回权利,加强集权,打击世家,而武媚娘获得皇后之位,将手触及朝政……这对夫妻,真的就是一石多鸟,厉害的过分。”】
第284章
【“当然,此时的武皇后虽然能插手前朝的事情,李治也喜欢和她商量,但是真正出现二圣临朝这种事情却是在之后。
要知道独孤皇后那是开国皇后,比较特殊,而一般朝代是很难出现这种帝后同时驾临前朝的情况的,武后这是千古唯二了。”
“显庆五年,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媚娘处理朝政。”
“虽然武媚娘对前朝又一步深入,但是人总是复杂的,哪怕是李治主动让自己的皇后帮忙,可是当武媚娘真的分了她手上的权柄时,他对她又开始有了猜忌。
都说天家无父子,可父子之间会为了权利反目,夫妻就不会吗?其实都是一样的。”
“当然,这时候只是一点小隔阂而已,但是随着武媚娘手上的权利越来越大,李治不得不担心。
要知道武媚娘可是有儿子的皇后,一旦她扶持自己的儿子,哪怕是李治这个皇帝都会受到威胁,于是他起了废后的心思。此时,距离他不顾一切的废王立武也还不到十年。”
李一有点感慨,“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这句诗真的是完美的形容了这对帝后的关系了。”
“麟德元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李治亦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左右侍从及时奔告于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诉,使其“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李一念着这段资料,忍不住吐槽:“这哪里是上官仪请求废后,分明就是李治自己想要废后,所以才有上官仪请旨,要不然呢?
当年李治为了立武后搞得那么轰轰隆隆,谁不知道李治对武媚娘爱得深沉,哪个不长眼的会在这种情况下还提出要废后,是觉得前面那些倒在废王立武事件的大臣们的下场不够惨烈吗?这前车之鉴在哪里,没有上意,谁敢去找死啊。“可惜碰上这对夫妻,有没有上意,都要倒霉。
“同理,后面武媚娘非要杀上官仪也是为了杀鸡儆猴,警告朝中诸臣,同时也是警告......”李一顿了顿,还是继续道:“只怕也是敲打李治。”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李治已经决定要废后,所以才有宰相请奏,那么他真的会因为武媚娘在他面前哭诉而改口,甚至给她更大的权利吗?
这必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李治是不得不改变主意,而在这段资料里面我们看见什么?我们可以看见李治前脚要废后,后脚他身边的侍从就透露给武媚娘,由此可见武媚娘对李治身边的渗透。
假如,我是说假如哪天武媚娘想要下毒或者逼宫,是不是也一搞一个准呢?所以李治就算真的要废后也得考虑对方鱼死网破吧。”
李一解释道:“这倒不是李治无能,而是从前两个人太紧密了,势力互相渗透是正常的,何况武媚娘还是一个有子有宠能插手朝政的皇后,权利远远大于一般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