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天问更是不必说,光是名字都有一种大气魄,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好一个屈原,别人只是问月,他直接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无怪乎天问一直被称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而水调歌头作为中秋词之最,苏轼巅峰作品之一,能和《天问》相提并论,那自然也是在这一道上堪称绝世无双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李一深深一叹,“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问青天啊,天上现在是什么年月呢?”
“同样是问开头,这种起头就仙气飘飘,充满意境。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妈呀,差点幻视苏轼的赤壁赋,都太仙了好吧,那种要乘风而去的感觉。
下半阙苏轼问月亮为什么这么圆,可是有哪里得罪了月亮呢?为什么苏轼这么问,因为在这中秋合家团聚的时候,他却不得不和弟弟分离两地,不得相聚,于是自然看圆圆的月亮也不顺眼了。“李一差点被逗乐,“月亮才想说,你见不到弟弟也怪我?”】
苏轼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嗨这不是睹月思弟嘛。
【“但苏轼哪里真的是怪明月啊,他自己也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只是想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少人为之喝彩。
杜甫感叹道:“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中秋词绝名副其实。”
李白也不禁点头,“是极好,可惜可惜,不能与这苏东坡共饮一杯。”他显然爱极这词。
【“唐诗我最爱李白,宋词我最爱苏轼,他们真的就是我的心头好!”李一美滋滋道:“谁能不爱李白的诗,谁能不爱苏轼的词。”
“而且苏轼还自带他爹他弟,也超级厉害的好吧,文章上,唐宋八大家三苏就占了三个位置;诗歌上,苏轼和黄庭坚并列齐名;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可以说,苏轼就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他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成就,谥号“文忠”。
时至今日,他依然享有盛誉,他的人生态度和为人处世更是让无数人学敬佩学习。
无数人都爱他,爱他非凡的才华,爱他高贵的品格,爱他豁达的胸怀。“】
苏轼弯了弯嘴唇,又难得有点羞耻,时人矜持,哪里会将爱这个字挂在嘴边,可是天幕却说后世那么多人都喜爱他。
总觉得受之有愧。他认真的想,他争取多写一些些作品,多做点事情,不说福泽后人,至少对得起此时此刻。
第261章
【“说起历史上那些男神们,那真的不要太多了,如果只看外表,也是有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四大美人相提并论的著名美男,比如美比宋玉,貌比潘安的宋玉和潘安,也有看杀卫玠的卫玠,还有我男神兰陵王,全都是能以外表出名并且还名传后世的。
当然,不止美貌,他们也都有非凡的才华,比如宋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这些典故都是出自他,拥有不少传世作品,常被人和屈原并称屈宋,可见才华横溢。
还有潘安,别看人家以美貌出名,结局也不咋地,但是人家的《悼亡诗》为华夏文学史悼亡题材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是有真才实学在身的。
至于掷果盈车这个典故大家也都很熟悉了,唉,对潘安来说,长得太好看大概也是个负担吧。主要是果子还是挺有重量的,我真怕他被砸死。”
李一戏谑道:“不然怎么会有看杀卫玠这个典故呢?不过卫玠一个男人能用冰清玉润来形容,也可见其通身气质华表了。”
“至于兰陵王,那可是上战场都要用面具遮住自己的,唯恐自己长得太好看被敌人轻视。当然啦,对于兰陵王来说过于好看的外表大概只是一个负担吧,而且比起他的外表,更出名的是他的军事才华和兰陵王入阵曲。
要知道兰陵王入阵曲可是经年不衰的雅乐,隋朝时更是被列为宫廷舞曲,后来流传入隔壁岛国更是大受欢迎,在诸如赛马节会、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直到现在隔壁岛国奈良的“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独舞表演节目,可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