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462)

作者:饼好吃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面露狰狞之色,好好一个聪明蛋,偏偏不干正经事,还二十多年不上朝,可把他能上天了吧哈?

朱标看着气炸的老爷子,无奈扶额,这些后辈可真是各个“非同凡响”,让人印象深刻,难以理解。

【“说起来这时候草原上的蒙古已经又开始强大了,俺答汗长年寇边,甚至于嘉靖二十九年兵临北京城下,这一事件史称“庚戌之变”;而除了北方的威胁,南方也有倭寇这一危害。

“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当然,嘉靖帝本来大概也已经不在乎了。“李一凉凉道:“毕竟他都不上朝了。”

李一吐槽几句后还是叹了口气,“可他就算二十多年不上朝依然牢牢掌握权利,大明在他手上还算过得去,所以他只是奇葩皇帝而不是昏君傻逼皇帝。”】

第238章

【“嘉靖帝自己都摆烂了,也就无怪后人一个比一个更摆烂。”

“他儿子在位没几年就咔嚓,他孙子万历皇帝大家都知道,后人都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说起他就来气,怜惜三秒张居正。

等到曾孙的时候,这时候时局也就很糜烂了,光宗也早早没了,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之后继位的这位有点一言难尽。”

“木工皇帝朱由校,一位木工达人。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各有爱好,有的好赋诗论文、有的好丹青画卷、有的好戏剧文艺的等等,这并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只是朱由校的爱好更特别一点,他喜欢木工。

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而且他有时候还亲自动手,并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毫无疑问,他是这一方面的天才了,然而他是皇帝不是木匠啊!”

“一个要主宰朝廷、家国百姓的君王,如果将之弃之不顾,那么国将如何?”李一无语道:“诚然,朱由校的处境确实很艰难,但是历来有不少有名的皇帝开局也是地狱模式,还不是照样自己崛起了。而他却沉迷做木工,无视自己的责任,逃避显示,登基以来不管朝政。”

“实在让人难以怜惜。”

“但是话说回来这又不能全怪他,因为他爹他祖父都不考虑国家传承的重要性,还能如何指望一个少年继位的文盲皇帝如何呢?”

“因为神宗在位时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暇顾及皇太孙的读书问题,光宗又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因此,16岁的朱由校继位时,文化程度很低,甚至被称为“文盲皇帝”。”

“是不是很离谱,简直离谱透了好吧。”

“本来应该得到天下最好的教育的皇子皇孙居然没文化,明神宗也不是什么傀儡,干掉张居正的时候多嚣张啊,结果儿子早死,孙子文盲,简直荒谬。”】

张居正:......虽然但是,彼时朝廷衮衮诸公都是死了吗?

朱元璋第一反应:那些大臣其心可诛!

【“好,前面的皇帝不重视,但是朱由校少年继位,难道没有一个人提出皇帝要继续教育吗?这年级也没有到亲政的年纪啊。”李一呵呵道:“朱由校的木工活总不能是浑然天成,生来就会的吧?”

“为什么可以学习木工却没有学习别的?”李一无语道:“至少不能连字都认不全啊!!!”

“什么都不懂,字都认不全的朱由校如何看奏折,如何决定朝廷大小事务?

他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但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

据说有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说他们为平息叛乱,四处奔走,很是辛苦。

皇帝身边的一个叫何费的太监胸中也没有多少墨水,念奏章时,把“追奔逐北”读成“逐奔追比”。解释时,把“逐奔”说成是“追赶逃走”,把“追比”说成是“追求赃物”。

朱由校听了大发雷霆,江西抚军不但未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还有一次,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据说进贡的都是好东西。

然而在金殿上,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写的奏章,宦官魏忠贤接了,但他也不识字,忙转手递给朱由校。

可朱由校装模作样地看了半晌,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什么问题的奏疏,不由大怒起来,将奏章往地下一掷,说:“外邦小国好没道理!”说罢拂袖退朝。”

李一扶额,“不知道还以为在过家家,过家家也不会出现这么离谱的设定,皇帝什么都不懂,朝廷大臣不给皇帝安排老师教学。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