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449)

作者:饼好吃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莫斯科公国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俄罗斯文明。

它们在时代潮流中挣扎起伏,走出自己的道路,迈向正确的方向,于是从此越发壮大,以超乎人们的意料的速度飞快发展起来。

而处于东亚的华夏文明当时正是大明王朝,这意味着朱元璋同样站在了需要抉择的“十字路口”。

然而他的想法却是“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之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于是从此明确了明初的疆域政策,对周边国家采取不主动征伐的方式,放弃对外开疆扩土。”

李一深呼吸一口气,“要知道明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着最强大的军队,无论是陆军还是水军都称得上所向披靡,可明朝却最终受制于统治者的政治理念以及个人性格缺陷使然,在疆域政策上选择了内敛。

当然,我不是说朱元璋不行,恰恰相反,他的伟大是毋庸置疑,但他的性格缺陷也真的让当时的明朝与世界主流背道而驰,让华夏一步步落后于西方。

诚然华夏的落后是一代代人的傲慢自大所造成的,朱元璋也只是其中之一。

但是因为他那么厉害强大,于是后人也就对他寄托了更多的希望,可是身处时代洪流的朱元璋却没有意识到世界的变化……我们很遗憾。”

李一叹了口气,“而在永乐时期,我们又在此看见希望,朱棣对海禁显然没有他爹那么严厉,他的态度是更加的开放,可是遗憾的在于,朱棣之后的皇帝又回到保守上。

错开明朝,也就别指望清朝。

我们曾经最骄傲的华夏啊,他几千年来都屹立于世界之巅,可是从明朝开始就这么一步步落后于西方,最后被敌人以血的教训才醒悟,才重新奋起直追。”

李一有些低落,哪怕她知道其他平行世界能改变,可是曾经发生过惨痛历史留下的伤口,却永远无法消除,所有人都应该铭记这个惨痛的教训。】

第230章

【“扯远了,尽管朱棣命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对开海也秉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但是由于没有意识到新的时代即将来临,所以也没有真正放开海路。”

“但是明朝时期的火器其实是非常先进强大的,而华夏大地的各种技术也十分先进,所以也确实有看不起西方的资本,也不能硬是把几百年后的锅扣到明朝身上吧。”

“骂清朝还差不多。”李一嘀咕,毕竟清朝的皇帝明明看见西方的各种先进技术,却硬是闭关锁国,夜郎自大。

明朝到清朝隔了三百年,西方彻底发展起来,两者面临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朱元璋朱棣他们没办法预料几百年后的事情,再英明神武也不能未卜先知是吧,可清朝不用未卜先知,但他们选择装瞎……所以有锅先扣清朝好吧。

李一自觉没有很偏心。】

清朝皇帝们:emmm……

那些沉迷权利自然该继续装傻,还当自己是天朝上国,但是也有几个有上进心和危机意识的皇帝默不作声的开始查这些年西方的事迹,打算进一步海上贸易,也看看西方有什么值得天幕忌惮的。

无论如何,属于清朝的历史轨迹还是有所不同。

【李一继续道:“朱棣是一个很有活力的皇帝,生命不息,折腾不停,但是他所有的行动总体上都是利大于弊,对国家有好处的。”

李面露微笑,“不是所有的皇帝都会把自己折腾完蛋,由此也就更加能看出皇帝的素质和手段了,厉害的皇帝总是不会翻车的。”】

天幕对这明太宗倒是推崇备至。有些皇帝酸溜溜的想。

【“抛开每个皇帝都会有的这样那样的缺点,朱棣确实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皇帝。

而众所周知厉害的皇帝多半都是手握大权,说一不二的,这也意味着他们在皇帝集权上更是很有想法,朱棣自然也如此。”

“明朝的中央集权在历史上就是出了名的,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群臣要事无巨细向皇帝禀报,由皇帝亲自处理。

讲真,朱元璋是真的精力旺盛,雍正干了十几年就被累死了,可朱元璋就是生龙活虎的折腾,主打一个绝不内耗,怎么发疯怎么高兴就怎么来。“李一啧啧感叹道。】

朱元璋道:“什么发疯,咱一向很讲理的好吧。”

群臣:?认真的吗?

朱元璋露出威胁之色,怎么,难道老朱我不讲理吗?

谁要是敢点头,他就让这人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的不讲理。

【“而到了朱棣呢,他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不过这时候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远不是后来那个掌握大权的内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