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446)

作者:饼好吃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朱棣咧开嘴,没有忍住笑意,当然也不想忍。

这难道不是大喜事嘛嘿嘿,他起兵果然是对的,大明在他手上强盛着呢,哼要是让朱允炆那小子继续搞,还不知道大明会被他怎么作践。

朱棣在心里暗戳戳的贬低已经消失多年的傻逼侄子,力图证明他才是天命所归,他爹没有选他是他爹眼瞎,他才是大明最好的选择!

【“每一个名垂千古的皇帝都自有其功绩,煌煌耀世,给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咱们永乐大帝自然也是如此。”

“建文四年,朱棣即皇帝位,然后就大规模对靖难功臣进行封赏,并广求贤才,对山林隐逸的怀材抱德之士,令官府寻访,量材擢用。

又下令在建文年间废除的北方学校依旧开设,不令其废弛。”

“他一继位就着手恢复民生、蠲免赋税,下令山东、北平、河南遭受战祸的州县,有无法耕种的百姓就免去三年的差税。

而不曾被兵祸乱的地方,也与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一同蠲免秋夏税粮,其余直隶府州等地也各蠲免一半,又将建文四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一应钱粮、盐课等一并免除。

此外,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移的人民,令他们各还原籍复业,需要的种子牛具,令官府给付。

他让百官一再劝民于田亩,千方百计地招抚流民复业。

流民复业后,有的地方官向他们追征累年拖欠的粮刍,朱棣知道后很生气,对户部臣说:“老百姓不得已才背井离乡,已经复业的,地方官要厚加抚恤,“未复业者,悉心招抚。新垦田地,停征其税”。”

还特地颁布诏令,各地都不得对逃徙的老百姓治罪。

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它使大批流民很快回到田间,使残破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

要知道因为连年战争的影响,被战乱霍霍的不少地方的土地大量荒芜,无人耕种。

而那些战争较少波及的地方,例如江南和山西的某些地方,又因为跑过去的人太多,导致人多地少的情况,有的人甚至无地可耕。

为了使农民和土地相结合,使大量的荒地得以开发,明成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移民。”

“此外,他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

“永乐十年,明成祖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

之后,明成祖还宣布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员,如果看到民间疾苦而不实报的,要逮捕法办。而对民间发生了灾情,地方上要及时赈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

李一感叹道:“该说不亏都是太宗吗?明太宗大概是最像唐太宗的,无论是军事才情还是文治成就,朱元璋曾经否定朱棣在文治方面的能力,可朱棣偏偏不服气,他做得很好,比所有人都想象的要好。”】

唐太宗淡定的表示:不错,没有丢他们太宗这一庙号的水准,当然啦,肯定还是他更厉害。

朱棣裂开着嘴,笑容满面,诶,谬赞谬赞,这不是基础操作嘛。

【“明成祖在位时期,不但完善了文官制度,还使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

同时,他还提出“为治之道,在于宽猛适中”的原则。

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士人,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过事佛、道教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

在发展民生的同时,其他事情他也没有落下,他营建北京,五征漠北、南征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修撰《永乐大典》等典籍,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有人说隋炀帝是步伐太大扯到蛋才完蛋,可是我寻思永乐大帝这些动作也不小,工程也很大,怎么就没事呢?”

“所以还是能力的问题,不行就是不行,不要老是碰瓷千古一帝们!”】

第228章

【“迁都北京的事情是在朱棣手里完成的,但是其实朱元璋在时就已经有这个考量了,朱标更是在去视察关中和洛阳后生病去世了,因此洪武一朝迁都的事情就搁置,直到朱棣称帝后才重新进行。

在选址上,朱棣最后选择北京,也就是当时的北平。

这既是因为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统治比较稳定,也是因为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

将国都定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