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437)

作者:饼好吃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当时经过卢沟桥时见无守兵,他立刻欢喜道:“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

其实按常理来说李景隆此时有五十万大军,还有后方源源不断的粮草供给,而此时北平城几乎是个空城了,加一起都没多少人。

别说此时朱棣已经带领精锐去了大宁,就算是朱棣和手下都在北平,五十万大军也怎么看都不可能输。

可李景隆不是一般人,在后世有“大明第一代战神”之称的大宝贝。

所以最后毫无悬念地,李景隆愣是攻了几个月没攻下北平城。”

“当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

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

南军唯一一次获胜的机会是都督瞿能攻张掖门 ,几乎要攻下时,因被李景隆所忌,只得停止,功败垂成。

而燕军则因此得到喘息,连夜往城墙上泼水,当时天气寒冷,水一浇上去就结冰,待到次日,南军也无法攀城进攻了。”

“而在李隆基试图攻城时,朱棣也没有闲着。

十月初六日,燕军经小路到达大宁城下。

朱棣单骑入城,见宁王朱权,哭诉自己无路可走,向朱权求救,希望能向朝廷上书,谢罪免死。朱权相信并收留了他。

在居大宁期间,朱棣令手下吏士入城结交并贿赂大宁的军官等。

十月十三日,朱棣提出告辞,朱权在郊外送行;但朱权来到郊外后,伏兵尽起,大宁军纷纷叛变,归附朱棣。

于是朱权与宁王妃、宁王世子等一同随朱棣前往北平,而大宁的全部军队都被朱棣收编。

大宁成为空城,朱棣由此实力大增。

“朱棣带回宁王朱权的兵马回师北平,击败了都督陈晖所部,而后与李景隆在郑村坝会战。

不出意外,李景隆又大败了,甚至抛弃随军物资,连夜带领部下南下撤退。”

李一幽幽道:“当时李景隆接连打了几个败仗,大家以为朱允炆肯定会很生气。

结果这朱允炆也脑回路清奇,不仅没处罚李景隆,反而认为李景隆接连战败,是因其权柄太轻,所以又授其“专征伐”之权,赏赐黄钺弓矢。

呵呵,你高兴就好,反正丢了天下的也不是其他人。“】

朱标暗想,天幕也真是促狭。

【“李景隆在山东德州重整兵马打算重新北上,后合兵二十万进驻白沟河,结果又再次被燕军击败。

他抛弃全部辎重粮草后撤回德州,不久又败退至济南。

在济南的铁铉本来想和其一起守城的,结果李景隆却悄悄带着部下南逃了。

纵观李景隆这挂帅征讨的一路,可以说是一败再败。

李景隆领兵失败,不仅让朝廷损兵折将,更是使战争攻守形势逆转,可即使这样,朱允炆将李景隆召回南京后,也并未治其罪。

当时黄子澄、练子宁、叶希贤等大臣非常激愤更是上疏建文帝,认为李景隆“失律丧师,怀贰心”,应予诛杀,以谢天下。

可建文帝对此却一概不听,嗯,只想说,朱允炆你不要太爱了。

不然就干脆掉把皇帝之位让给朱棣吧,真的不用那么麻烦借着李景隆送出这份大礼啊。“】

永乐陛下哈哈大笑,可不是嘛,是他的好侄儿。

【“更坑的还在后面,当朱棣带军攻打至南京城下,李景隆更是都没反抗一下,直接打开城门放燕军入城,由他给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谁见了不说一声666呢?”

“以至于后来朱棣大封功臣时,李景隆更是位列群臣之首。

后人怀疑李景隆是朱棣的人还真不是没理由,毕竟论功他第一,被人弹劾贪贿时朱棣也没有惩罚

要不是后面多位大臣弹劾李景隆谋逆,朱棣还不会对他这个大功臣动手呢。

可是就这样也只是削去其功臣勋号,不许他上朝面君,但仍以国公之爵赋闲在家。对比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建文旧臣的下场,李景隆却平安富贵地活到了永乐末期,也算善终了。“】

李景隆欲哭无泪,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庆幸还是悲伤,这结局也没有多好吧!

第224章

【“说起来朱棣大概是真的天命在身吧。

首先是他开挂了,靖难之役朱棣可以说是每战亲临、冲锋在前的情况下,然而三年来却毫发无伤,要知道当时燕军阵中最强人张玉也战死沙场了。

你们说着能不是开挂吗?作为造反头头,他都冲在最前面,朝廷的军队居然没有追着他杀?要知道朱棣一死,这场战争也就差不多可以平息了。

可是朱棣偏偏冲在最前面,却总是有惊无险,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天子的庇护啦。“李一戏谑道:“朱允炆大概有着奇怪的脑回路,对叔叔们下手的时候没想到名声不会好听,偏偏大战的时候又想起了要名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