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336)

作者:饼好吃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白起知道赵括进攻后,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括不知道秦国已经暗地里用白起换下了王龁,就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赵国的军队无法攻破秦军的营垒。

这时候白起命令一支两万多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之后又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

赵军数战不利,赵括发现已经中计被围,被迫下令全军停止进攻,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择机突围。”

“而这个时候,嬴稷再次展示自己作为一代雄主的魄力,他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郡,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诸国的援军和粮运。

这简直和傻逼的赵王形成鲜明的对比好吧,虽然后面他自己也做了傻逼事情......但好歹他脑子短路的时候是秦国已经获取战果后了。“李一吐槽。】

嬴稷有点怨念,这种时候,说他的英姿就好了嘛,多余的说出来干嘛。

【“总之到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大量赵军士兵或饿死或因突围不成而死亡,士兵们开始相互残杀为食。

赵括试图自救过,他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

于是,赵括决定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失败并被秦军乱箭射死。

他死在这个时候其实倒也是个不错的结局,至少不用知道后面的惨剧。“】

许多人都知道长平之战最后的结果,已经有人不忍的摇头,想要避开这一段。

【“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且伤亡惨重无力再战,剩下的士兵终于不得不向投降。”

“至此,秦赵这一倾国之战输赢已成定局。”

“可真正的不得不说的结尾来了,面对这么庞大数量是士兵,

白起道:“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命令军队将赵国降军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及赵上党民众四十多万人,赵国家家带丧。”

“至此,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全方位对抗。

要不是赢小米后面拖后腿,七国在当时就已经可以宣告为六国了。当然,如果秦国愿意,当时变成三四国也是可以的。”

李一没什么兴致道:“在始皇帝以前,秦昭襄王可以说是秦国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大魔王,所以战绩是很彪悍的啦。”

“而白起的这一份的战绩也是足以笑傲所有的战国同僚了,堪称前无古人了。”】

白起被夸,却笑不出来。

长平之战后,天下谁人不恐惧武安君白起呢。

杀神,那真是杀得血流成河的魔神。

【“很多人都讨论过,赵国的降兵真的非杀不可吗?”

“以我浅薄的见解来说,是该杀的。

囚禁的话没有那么多粮食,是真的养不起,而且看管也是一个难题;

放回去的话很快赵国又可以了招兵组建军队,然后下次打继续对秦军造成巨大困扰。而且战争的本质就是为了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放根本就行不通。

那么可不可以归降秦国吗?很难,因为这些士兵的家人都在赵国,他们生长于赵国,将他们留在秦国充军,会影响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也会成为秦国的隐患,若这些人一旦发生叛乱,会给秦国制造很大的麻烦;成为俘虏做苦力,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人真的太多了,是以十万计的,太难看管了。

而在这样的两难情况下,似乎唯有杀了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还有一个很根本利益的问题,那就是秦国的军功制。

当时秦人都踊跃从军,就是为了杀敌获取军功。

而军功制一般是按人头算的。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残酷在于,秦国士兵的功劳,必须拿赵国士兵的人头来换。

砍下来的人头才是军功,没有砍下来的算吗?怎么算呢?

长平之战几十万赵军战死过半,却也带给了秦人许多的伤亡。

死去的袍泽对于每个活着的人来讲要么是兄弟或父子,要么是乡里或同宗,对手的放弃抵抗并不能令他们平静。

对于白起来讲,战俘的去留对他的功劳没有任何影响。

对于士卒则截然不同,将战俘放走显然是不可能的,留着一来浪费粮食,二十多万份战功也将凭空蒸发。

所以,唯有下令士兵亲手砍下赵人的脑袋,“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的奖励方案才能依法实施,从而达到士兵都获得利益,或是抵罪或是晋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