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朝臣们之所以那么简单就同意朱祁镇重新上位,一方面是因为石亨手里有兵,他们小命受到威胁,另一方面朱祁镇确实才是原来皇帝,是正统。
还有就是立储之事,都要立朱见深了,那么朱祁镇当皇帝好像也没那么让人难以接受吧?”
“总之,朱祁钰确确实实被摆了一道,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败了。
但凡他有子嗣,或者没有这么一场大病,都不会让当时的局势一下子快进到这个地步,但是偏偏一切巧合都凑在一起了。“】
刘彻突然心戚戚,对朱祁钰报以一种微妙的同病相怜的感觉,当年他快三十还没有长子的时候,也是如此。
彼时宗室虎视眈眈,朝臣心中不定,也算是如履薄冰了。
刘彻:咱是真的有皇位要继承啊!!!谁懂没有儿子的痛苦。
回忆当年,刘彻忍不住捏了捏长子的小脸蛋,唉啊据儿真的很可爱。
刘据抗议,“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刘彻笑眯眯点头:“嗯嗯嗯。”
没有儿子的皇帝都深深叹气,这种感觉,太懂了,太难了。
【李一简单的说了一下,“其实在正月十六白天,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兵部尚书于谦就已经会同群臣商议,决定一起上奏请复立沂王为太子。
众人推举商辂主草奏疏,疏成后已经是日暮西山,来不及奏上朝廷,于是群臣决定在次日清晨朱祁钰临朝时,再将奏疏递上去。
但所有人都没有料到,政变就在这天晚上爆发了,随之而来的便是许多人的杀身之祸。
倘若这复立沂王的奏疏早一天递上,或许于谦等人不会遭到杀身之祸,然而没有如果,短短几个时辰,不但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也改变了明朝的历史。
朱祁镇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
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
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朱祁镇试图抹去朱祁镇的功绩,但是人做过的事情,怎么能真的被抹去呢?
于是到了成化年间,一些臣子开始为朱祁钰不平,他们认为朱祁钰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很不公平。
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朱祁钰即位,瓦剌如何能退,明英宗如何能返京。“李一十分赞同的点头,“看来大家想的都一样啊,朱祁镇这个垃圾!”
“明宪宗虽然曾被朱祁钰废去太子地位,但对这位叔叔的功绩还是相当理解。
于是在成化十一年十二月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
李一笑了笑,“不算特别好,但是想想毕竟是朱祁钰废了朱见深,所以这样也算不错了。”
说完夺门之变,李一才幽幽道:“朱祁钰不杀朱祁镇,那是朱祁镇却没有放过朱祁钰。
本来据说朱祁钰的病情已经好转了,结果朱祁镇一复辟,人直接没了。”
李一心情不咋地道:“所以说,当皇帝还是要适当的心狠手辣一点,学学朱元璋吧。”】
朱元璋缓缓打出一个问号,并且深深觉得很冤枉,咱怎么就是心狠手辣了,天幕你不要胡说八道,污蔑俺啊。
洪武一朝的群臣:呵呵,呵呵。
【“朱祁镇复辟后杀朱祁钰我是半点不稀奇,毕竟朱祁钰没有杀他,可不就给他机会复辟了。
但是他居然杀于谦,呜呜呜我的于少保他有什么错呢?
如果有,那也是错在不该对大明忠心耿耿,错在不该力挽狂澜击退瓦剌拯救大明!
你个辣鸡朱祁镇有什么资格杀于谦啊!没有于谦,指不定你就是亡国之君了!“】
于谦眼神一柔,随即摇头,不杀他,岂不是师出无名了。
第140章
【“于谦,他是大明时期的名臣,但更是一位民族英雄。
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在敌人虎视眈眈,意图南下,直击北京时,他制止了朝廷南迁的事情。
当时朱祁钰还没有什么实权,更多不过是个吉祥物的作用,仓促之间,朱祁镇出事了,但他这个监国也不可能立刻变成实权人物。
在这样兵荒马乱的时候,是于谦站了出来,成为朝廷的主心骨。
他让大明王朝走向正确的方向,而不是成为另一个‘南宋’。“】
赵匡胤心情复杂,眼神凶狠,要是天幕能跟之前那些败家子皇帝一样开放世界通道,他非过去弄死这混账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