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脸色涨红,兵不厌诈好吧!而且那刘老三杀人就是历史正确,我杀怎么就有问题了?
【“刘邦一定爱死项羽了。”李一揶揄道。】
项羽:……
刘邦:……
两人同时做了个呕吐的动作。
【“原来韩信在项羽那里,然后项羽对他毫不重视,韩信顿时生气跑路到刘邦那里。
如果复立的韩国还在,哪怕张良再欣赏刘邦,也不可能弃置不顾,可是项羽杀了韩王成,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
第一个灭了韩国的大秦已经咔咔了,第二个灭了韩国的项羽以为自己还能活吗?
复而又灭,张良心愿已了,也梦想破灭。他终于放弃复国,然后一心帮助刘邦干掉项羽,统一天下。
明代李贽曾评论此事说: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
李一表示:“我谁都不服,就服项羽,堪称大汉人才输送大队长啊。”】
项羽差点气炸了,欺人太甚。
【“为刘邦统一天下最大的三位功臣中的两位,全靠项羽才到刘邦手里,这和项羽把皇位送给刘邦有啥区别吗?”李一真心发问。】
刘邦不厚道的笑了,可不是嘛?没有项羽,韩信和子房还不一定跟着他呢。
刘邦决定回头祭拜一下项羽,感谢他送人才之恩。
这可不是普通人才,而是能安邦定国的大才好吧!
【“汉初三杰在手,刘邦在张良的谋划下,搞了一个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最后一举大败项羽。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邦被人说动要搞分封制的时候,张良借箸谏阻分封。
要不然说最了解你的就是你的敌人,张良深恨大秦,研究大秦的弱点的同时,也了解大秦的优越之处,放弃复国之后,他也终于能正视大秦了。“李一神色复杂。】
秦始皇时期的张良看了天幕一眼,神色淡淡,不知道在想什么。
现在的他如何也理解不了未来的他的想法。
他活到现在,都是为了报仇和复国。
【“天下一统,张良就心生去意,他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在天下大定后不要大的封地,不要高的官职,从此修身养性,鲜少再过问朝政,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
所以张良算是善始善终,也是“汉初三杰”中结局最好的。
要不然人家是谋圣,韩信这点真的得学学张良。“】
韩信板着脸,那是他打下来的地方,他应得的封地和王位!
而且,韩信飞快看了张良一眼,酸溜溜的想,陛下对张子房怎么那么好。
韩信:他都没有对我这么好!
第101章
要是刘邦知道韩信的想法也一定会愤愤不平,看看人家子房多好相处啊,如沐春风,让人舒坦。
再看看你自己,难道没有一点逼数吗?
刘邦:咋啦,谁还不是个宝啊,怎么就要我退让。
刘邦:我就不!
好吧,说实话刘邦不想哄韩信的,没必要。
因为他是不可能就为了韩信一时的忠诚就放过他的,一时的忠心能代表一世吗?
刘邦可见识过太多人性了。
除非,他看向天幕……你能为我带来什么变化吗?
【“说起来,汉初三杰中,韩信和张良的存在感很高,萧何就相对较低了,这大约是因为,他们两个都称得上美强惨,并且人生精彩的过分,反之萧何的人生的很平淡了。
历史甚至都没怎么记载萧何起义前的人生,仅有的都和刘邦有关,因为实在平常无奇。
萧何和其他沛县小伙伴一样,人生转折点是跟着刘邦一起起事。”
“但是,萧何和其他沛县小伙伴又很不一样。”
“他是凸出的,和刘邦一样的凸出。”
“谁敢相信,小小一个沛县居然出现了一个皇帝和一个千古名相呢?”
“我是相信老刘家一贯的好运气的,都说咱们猪猪陛下是欧皇,一下子就抽出卫青和霍去病这两张UR,老了之后还能抽出霍光,欧的不行。
但如果看他的祖宗们,就会发现这个运气根本就是一脉相承的嘛。
看看刘邦周围的小伙伴最差都是SR,萧何这张UR更是自带的,韩信算是自己撞上来的,这运气更绝好吧。”
“当然啦,一般开国皇帝运气都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不然也没办法成为最后的赢家对吧。”】
刘邦得意道:“乃公真是惠及子孙啊。”留下这么大一份家业,连好运气都传给后代。
【“扯远了,刘邦的大业中,萧何真的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说,如果没有萧何,刘邦根本没办法安心打仗,更别说拥有韩信这张UR了,韩信早就和从项羽那里跑掉一样从刘邦那里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