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谁不喜欢听好话啊!
【“军神李靖夸其“独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贤于高祖远矣。”嗯,作为功劳非常大的将军,李靖显而易见是推崇光武帝这样不杀功臣的。
说什么功高盖主,就是皇帝自己没本事呗。“】
刘邦:我被内涵了?不对,天幕才夸我也是天降猛男呢!肯定和乃公没关系。
宋高宗赵构很不以为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有什么?
【“南怀瑾先生说:在华夏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明太祖朱元璋对其非常盛赞: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明君和安天下就是后人对光武帝最大的定义,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绩。
一个明君能治理好天下,使国泰民安,这正是百姓们最喜欢的皇帝。
而安天下就更别说了,乱世什么都会发生,结束乱世不知能活多少人,而统一天下在历史上的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一眼睛突然放光道:“特别需要说的是,管理员也极为推崇光武帝,说他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三个最字欣赏之意已然不言而喻。”
李一笑道:“历史上能被称为榜样皇帝的很少,能比较众口一词的被推崇赞美的更少,唐太宗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在唐太宗之前的汉文帝也是很多臣子喜欢的皇帝,而光武帝算第三个。”
“光武帝的一生,几乎没有可以指摘的地方,哪怕最被人诟病的阴郭之争,他最后也妥善处理了,嗯,除了隔了两百年捅了吕后一刀,他确实非常的完美。”
“得位正,战功赫赫,自己亲手打下江山,结束乱世,又善待功臣,连他们的身后名有安排的妥妥的。
他设置的云台二十八功臣,让后世无数文臣武将都为之向往,这一点上连唐太宗都是学他的。
他执行仁政,爱护百姓,连家庭也处理的可圈可点。
这样的一个皇帝,几乎是没有可以被攻讦的地方,要不然说他历来为人所推崇呢。”
“说起来,儒家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刘秀真的就都做到了。”】
刘秀愉悦的勾唇,好吧,他被天幕的彩虹屁夸的很开心,这个夸夸夸系列还是很不错的。
第95章
【“平定乱世,统一天下,重建汉家这些都只是光武帝人生新一页的开始。
这一年他才四十岁,称得上一句年富力强,往后他还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去治理这个天下。“】
刘秀微微一愣,他能活到六十多啊……谁能知道自己这一辈子能活多少岁呢?可是他却能,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还是幸运多一点吧,他对长生倒是没有执念,知道自己的寿命,也能在临死之前坐好准备,不至让他的继承人匆忙接手。
【“从新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这中间历经近20年的时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刘秀再次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十有二存”。
于是刘秀说“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就是不轻易再动兵戈的意思。
当时有臣子上奏说趁着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但是刘秀拒绝了。
如果是有边患之难,哪怕再国家再艰难刘秀也不惜一战,可仅仅为了虚名就不顾百姓的苦难而开战,这样的事情他是不做的。
众所周知,皇帝的功绩一看文治,一看武功。
而匈奴是汉朝以来最大的心腹大患,如果能彻底解除匈奴,历史上少不了刘秀这一笔,可是有必要吗?
少了灭匈奴的这点功绩,光武帝依然是史书上难以忽略的一页,璀璨夺目。
可是少了这一战,却可以让百姓修生养息,让士兵回家和家人团聚,让无数人可以免受战争之苦。
这就是光武皇帝陛下的仁德。“】
刘秀眉目含笑,他是天子,万民之父,他自然要为他治下的百姓考虑。
李世民点头,不错,他们做皇帝的,既然坐在这个位置,要考虑的自然是整个天下,哪里能为了一点虚名就劳民伤财。
他又想到降格的泰山,好险,果然好人有好报啊。
泰山假如有灵,那肯定又受到一万点暴击。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
他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堪称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