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满意的点头,这小子混账是混账,但是本事还是很不错,像乃公!
吕雉对薄姬和小孩子刘恒微微一笑。
薄姬:心惊胆跳中.jpg
【“刘秀称帝后又开始勤恳干活,八月就调遣吴汉等将领包围困守洛阳的朱鲔。
对,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被司马懿模仿的,洛水指誓事件!“李一激动道:“这真是历史性的一刻啊,朱鲔应该感觉司马懿,让他变得更有名,成为一个典故的主人公之一。”】
朱鲔抽了抽嘴角,这难道是什么好事情嘛。
好在自己是正面角色。他欣慰的想。
【“都说是更始帝杀了刘秀他哥,那朱鲔怎么也和刘秀扯上杀兄之仇。这当然是因为更始帝杀刘秀他哥也有朱鲔进言推动之功嘛。
不过没关系,不是冤家不聚头。
在这里我必须为朱鲔代言,这运气比之刘秀也不遑多让好吧,间接害人家哥哥,居然还能荣华富贵,碰上刘秀这么讲信义的主。
但他确实应该庆幸自己运气爆棚,没有碰见西汉那几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不然骨头灰都得被扬了,更幸运的是没有碰见司马懿这种,那三族都得没了。“】
朱鲔干笑两声,决定回头更加小心做人,爱戴皇帝!
西汉赫赫有名的几位皇帝表示:这意有所指谁呢过分了哈,怎么还带拉踩的。
李一无辜脸:人家只讲实情哦~
【“转回正题,当时朱鲔担心刘秀因杀兄之仇而不放过他,数月都不投降。
两军僵持不下,为了大局着想,为了尽快平定战争,这时候刘秀不得不做出选择。
这个选择很难,但却可以少了死无数士兵,可以活人无数。
刘秀知道朱鲔的担心顾忌,终于表示“举大事者不忌小怨”,派人向朱鲔保证如果投降,则决不清算,“官爵可保”。
刘秀指着洛水发誓,朱鲔遂降。
而结果呢,刘秀也履行诺言,封其为平狄将军、扶沟侯。
十月,刘秀进入洛阳,定都于此,一个东汉已然有了雏形。”
李一欣慰道:“二立大汉,进度可喜啊。”】
第94章
【“而此时呢,更始帝向赤眉军称臣,不久就被弄死了,而刘秀也算大仇得报了吧。
至少更始帝死前屈辱,死得屈辱,总之下场比他哥惨就对了。”
“私仇已了,他可以更加专心的平定天下了,他的兵峰也指向了关中。”
“关中,一个老刘家的福地,刘邦在这里兴起,刘备后来也在这里发育起来。
刘秀收复关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派领邓禹入关中,与拥兵数十万的赤眉军对上了。
然而邓禹先一败,但极大的消耗了赤眉军。
刘秀又派冯异前往关中帮助邓禹,二人联手,与赤眉再战,结果再次大败,二败了。
而后邓禹则败走宜阳,冯异则收拢归散的部下,坚壁清野,不久,冯异军与赤眉再次大战于崤底,这一次终于赢了回来。
而这一战使赤眉军再遭重创,加之粮草已尽,不得已再次转向东南方,力图补充粮草和人马,摆脱困境。”
李一又补充一句:“其实在此之前赤眉军就因为三辅大饥,粮草匮乏,又被割据陇右的隗嚣所败,正是士气低迷的时候。”
“同样是对付几十万大军,刘秀是一举胜之,而邓禹和冯异两个名将加起来才勉强打败赤眉军,而当时刘秀对付的可是完好无损,士气正盛的新莽军。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昆阳之战的惊险,真的容不得半分差错,更怪不得说后人都戏称刘秀为位面之子了。
当然也正是因此,刘秀的军事水平才更加让人震感。
史书寥寥几笔,而后人却只能一点点复盘刘秀当时的操作,可这几人能做到呢。“】
不少大将都点头,光武帝确实能打的很。
【“赤眉军败走东南方,这恰恰在刘秀的预料之内,送他一个神机妙算哈哈。”李一打趣道。
“早在崤底之战前,刘秀就关中大饥,人相食而隗嚣的重兵又陈于西方的局面,料赤眉必向东或南方向动,于是派遣破奸将军侯进等屯新安,建威大将军耿弇屯宜阳,在东、南两个方向堵截赤眉东归或南下之路。
不久,刘秀得知冯异在崤底大破赤眉,而赤眉军主力十多万众南下走宜阳,于是亲自引大军驰援宜阳一线,与耿弇等人会合,共同阻击赤眉南下。
刘秀亲率六军,于宜阳前线将大军摆开阵势,而此时赤眉军兵士疲敝,粮草缺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自崤底失败后一路从关中折向南,至宜阳,正迎面撞上刘秀布下的重兵,兵困粮乏的赤眉军根本无力再战,而后面又有冯异的大军,再回关中已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