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十二道金牌,岳飞死了!!!
宋孝宗赵昚:南渡诸帝之称首,以及我才是太/祖您的后代,前面的都不是!
......
......
华夏帝王群
【明成祖朱棣:@宋太祖赵匡胤淡定淡定,不就是没收复燕云十六州吗?比起两宋的其他“丰功伟绩”,实在不值一提,对了,记得随身带瓶保心丸哦。】
赵匡胤顿时眼皮直跳,有了不好的预感,宋之后是元朝然后才是明朝,元朝据说是草原政权......华夏史上,即便有胡人南下,可是最后也没有能在中原立住,可是在大宋之后却出现了第一个大一统的草原政权,这...大宋得经历了多少屈辱啊,总不能这元朝就是一蹴即成的吧?
【“五代十国的时间相比五胡乱华来说其实是非常短暂的,仅有七十二年,可是在名气上,和五胡乱华却几乎不相上下。
一方面是因为五代十国之后华夏的局势太混乱,另一方面,后来北宋的老对手辽国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西夏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渐独立。
宋朝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朝代了,很多人一度都默认他是大一统王朝,但在领土上其中没有,而阻碍宋朝大一统的正是辽国和西夏。
此外,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豪言也让无数武将前赴后继,朝代更替之频繁让人侧目。“】
赵匡胤苦笑,天幕批评过他重文轻武,可是他从那个时期走过来,真是怕了武将造反的事情了,坦白说甚至他自己也是这么上位的。
不过……赵匡胤想到元朝,想到天幕总骂宋朝,是因为重文轻武而出事了吗?
【“五代十国再一次证明了乱世之人不如狗。
如果说,南北朝时期,衣冠南渡,尚有一丝文明气息的话,那么,五代则是礼乐人理全部崩坏。
都说曹操屠城令人诟病,可事实上,在历史上,屠城的行为时有发生,黄巢就不必说,一路杀一路屠。
哪怕有五代第一明君之称的周世宗柴荣也做过屠城之事。
柴荣当皇帝以后,曾亲率大军猛攻南唐楚州,当时守将张彦卿誓死抵抗,城破之后全部战死,无一人生降者。
由于伤亡过重,柴荣命令屠尽城内所有居民,以泄心头之恨。
说起来,那时候赵匡胤还是柴荣手下的大将,他奉命屠城的时候,在一个巷口边看见一个已被砍掉脑袋的年轻女人卧在道边,怀里的婴儿还在幸福地吸吮着母亲甘甜的乳汁。
这样的场景哪怕是见惯了生死的赵匡胤都恻然动容,于是下令停止杀戮,把这个婴儿抱回军中抚育。
而这个巷子里的居民,也因为那个断了头还在哺育自己儿子的女人,还有赵匡胤的良知而得以保全性命,免受屠灭之灾。
后来人民们把这条巷起名叫“因子巷”,此巷至今还在。“】
很多文人都皱眉,打仗屠城这种事情,真是不能容忍……
【“自五代以来,几十年间,天下更易五代九姓十四帝,这种时间短暂,而政权大王的更换频率之快大概也是千古以来所未见。
要不然赵匡胤上位之后也怕了,对武将多有防备,但是他做得很体面,没有说鸟尽弓藏,而是杯酒释兵权,保全了和昔日的兄弟如今的君臣情谊,又收拢了兵权,做得让人很是称赞。
要知道很多皇帝的扣分点之一就是喜欢鸟尽弓藏,当初打天下需要人家的时候就是小甜甜,恨不得人家多打几场胜仗,不需要的时候就是功高震主,呵呵二凤陛下手下有一整个灭国天团,也没见二凤陛下害怕啊。”
“所以在这一点上,赵匡胤做得的还不错,大家体面分手。”】
赵匡胤抽了抽嘴角,分什么手,那些老兄弟还是继续给他干活的!
【“很多人就是分手失败,于是兵戈起,而赵匡胤却成功消除了一场本会爆发的战争。”
“当然,重文轻武活该被骂,他起头,之后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无能,从重文轻武变成重文抑武,大宋的士兵是被歧视的,百姓根本不愿意参军,罪犯倒是经常被罚去军队中。
这哪个正经百姓愿意当兵啊!“】
赵匡胤颜色一黑,太平年间武将地位本来就会降低,他最多出手压了一下,可是燕云十六州未收复,外有边患,用武将的地方多了去了,所以赵匡胤压根没想过后面的皇帝居然越搞越过!
赵匡胤:最后背锅的是老子好吧王八羔子们!
【“生在乱世的赵匡胤也深知武人的危害,后来北宋建立后,受到这个影响而重文轻武。
想想南北朝时期,就算石虎这样的暴君,都知道要靠文人理政,给他们面子,然而五代十国的武将们就真觉得儒生百无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