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村的村支书指着围在不远处的一群孩子:“有几个今年刚小学毕业,放完暑假就去县里的初中读书。成绩都是学校里的前几名,吃苦耐劳。”
“是,都是好孩子,如果能走出大山肯定会为社会做贡献。”石桥村的村支书。
邵伟华:“这次我来也是想挑选一两个优秀的孩子,资助他们直到大学毕业。”
两位村支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出激动。
“大壮,都过来。”枫桥村的支书连忙朝树下招手,一群孩子推推搡搡朝这边跑来。
“快点跟邵老板问好。”村支书。
邵伟华今年七十多岁,从祖辈起家里就是做糕饼的。
一个世纪过去,传承下来的作坊已经发展成省内知名的食品公司。
哪怕在这偏僻的村子,逢年过节村干部家里也能收到‘荣祥斋’的点心。
“大老板好。”此起彼伏的童音响起,有几个还深深鞠了一躬。
走过来站在邵伟华身后的邵青燕差点没憋住,拳头抵在唇边轻咳了一声。
“别叫大老板,叫邵爷爷吧。”邵伟华也被逗乐了。
“邵老。”村支书指着孩群中其中个子最高的男孩:“我们村最聪明的孩子,期末考试考了第一。”
石桥村的支书也指着另一个说着他的优点。
邵伟华点点头:“小朋友,你们叫什么?”
“邵爷爷好,我叫程壮。”
“邵爷爷好,我叫孙凡。”
“邵爷爷好,我叫……”
也不管大老板能不能记得住,所有孩子都七嘴八舌说了自己名字。
邵青燕视线扫过叫程壮的男孩儿,正是之前在玉米地里泼牛粪的家伙。
他虽然个子高,但细胳膊细腿的身形跟‘壮’字完全不搭边。
穿着的校服有些短了,脚踝和手腕都露在外面。
本以为是个庄稼汉没想到却是个熊孩子,但更让邵青燕没想到的是这个熊孩子竟然还考了全校第一。
优等生也会欺负同学吗?
他又低头看了眼自己身边同样穿着校服的男孩儿。
不仅瘦小,头发似乎还带着因营养不良造成的微黄。
见他在看到程壮时明显往自己身后瑟缩一下,邵青燕微不可察地蹙眉:“怎么了?”
男孩儿目光闪烁:“没…没怎么。”
这般畏畏缩缩的样子让邵青心中有了猜测,他没再多说什么而是将身后的人推到自己爷爷面前:“去告诉邵爷爷,你叫什么名字。”
等邵伟华的视线移了过来,男孩儿才一字一顿道:“我叫宁矜恩,青青子衿的‘矜’,心念旧恩的‘恩’。”
邵青燕本是想让宁矜恩在自己爷爷面前露露脸,但听到他的名字时微微有些讶然。
不光是邵青燕,就连邵伟华也愣了一下,毕竟山区里的孩子大多都是些通俗好养的名字。
“‘矜恩’,是个好名字。”邵伟华。
“我爸爸给我取的。”宁矜恩抬起下巴,脸上满是骄傲。
邵伟华:“那你知道这两句是出自哪首诗吗?”
“知道。”宁矜恩:“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说着他朗声将《短歌行》背诵了一遍。
“我记得这是高中课本?”邵伟华看向自己刚高中毕业的孙子。
邵青燕收回落在宁矜恩微黄头发上的视线“嗯”了一声。
邵伟华:“不错不错,这么小就会背这么难的诗。”
“我喜欢读书。”宁矜恩露出个腼腆的笑容。
村支书赶忙开口:“这娃子也是个聪明好学的,就是家里条件不太好。”
说着他又在邵伟华耳边低语了一句。
邵伟华了然地点点头看向宁矜恩的目光更加慈善。
邵青燕也听到了那句“他父亲已经不在了”,想到一路来,宁矜恩乖巧跟在自己身边的模样,搭在对方肩膀上的手紧了紧。
一旁的石桥村村支书见状有些担心资助名额都被枫桥村抢了去,立马接茬:“瞅你说的,咱们这穷乡僻壤的谁家条件好,哪个娃上下学不得走大半个时辰。”
“这么久…学校很远?”邵青燕。
“远着呢,这附近只有镇上一所小学,几个村子的娃都在那里念书。县城的中学更远,每天天不亮他们就得出门,路不好走,遇到刮风下雪天……”
离开时,邵青燕回头望着追随车子奔跑的孩子们,那个叫宁矜恩的跟在程壮身边,似乎是被绊了一跤,整个人扑倒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
摇下车窗,邵青燕探头看出去。
那些孩子同时朝这边招手,包括重新站起来的宁矜恩。
邵青燕松了口气缩回车里。
最后看了眼两只胳膊都抡起来挥舞程壮,他摇了摇头。
“爷爷你决定好要资助哪个孩子了吗?”邵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