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逑(42)

作者:东君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宋迢迢出神良久,方道:“敢问娘子,这是何处?”

禾连性子虽冷,待病患倒颇有耐心,况且她行医多年,见过不少古怪的病人,醒来不单要问所在地,问年月也是常有的。

她走过去,一边打量她的颅骨,一边道:“你可有觉得头晕头疼?”

她摇摇头,禾连检查后见确无外伤,方才答话:“此地是宜州郊外的一处军营,今日是正统二年三月初四,你生了场小病,吃过药不日便会痊愈。是不是觉着饿了?能否用些粥?”

宋迢迢讷讷应是,禾连端来一只青釉小碗,里头是熬得浓稠的肉糜和粥,她接过来舀了小口,咸香温热,教她想起自己有位堂姊,同样是这般温柔知礼,熬得一手好粥。

她眼眶发酸,一时不敢再想,只闷头吃粥。

她尚在病中,饱食后更容易昏睡,禾连嘱咐她小憩片刻,养养精神,因她这病多梦扰神,确实要潜心休息才能好。

然而宋迢迢躺在柔软的罗汉榻上,竟是如何也睡不安稳,她睁眸,定定望着帐顶,回想沈间辛那番话。

宋迢迢不是蠢人,纵然有些近乎傻气的赤忱,却不至于陷在死胡同里出不来。她特地留了心眼,向禾连套话,不敢问的太明白,只说这里主事的是不是萧偃。

答案不出所料,依禾连的反应,恐怕萧偃的权力远不止于此。

再则,本朝有律例,唯有皇后、储君可称殿下,其他亲王、郡王,擅用此称谓都是逾制。

虽说当今天下不算太平,动荡迭生,目前还无任何节度使敢割地称王的。

最要紧的是,今上并未立储。

而今大舜朝唯一的殿下,大抵只有前朝那位下落不明的显章太子。

是了,分明生死未卜,却早早定下了谥号。

故尔朝野上下,都当他是已经薨逝。

*

是夜,春寒料峭,宋迢迢披着雪白的狐裘,提了只漆红食盒来到萧偃帐前。

萧偃暂有他事,帐外把守的是惊寒,他将自家主子的情意看得分明,故尔不敢阻拦,先让宋迢迢入内等候,顺道避避寒气。

这只是萧偃临时处理军务的地界,并没有什么机密的公文,是以惊寒才敢放她进来,她独自在胡椅上坐了会儿。

待外间的人因议事走远了些,她提着裙裾来到牍片堆积的案边。

她要看的当然不是公文,而是一方印。

还不能是官印,非得是私印不可。

她很快找到了,在一垒较为单薄的玉版宣纸旁,这得益于二人的朝夕相处——使她对萧偃的习性有了两分了解。

宋迢迢屏息看向枚印底部的篆字,鸾翔凤翥,是一个清晰的“仰”字,与这沓信纸上的钤印一致。

萧偃的字迹,萧仰的钤印。

她梦的是阿仰,唤的也是“阿仰”,众人却找来了萧偃。

真相是什么,呼之欲出。

她放下这枚朱印,慢慢、慢慢地笑出了声,她笑得几度流出眼泪,甚至作呕。

萧仰与萧偃,的的确确是一对双生子。

可若他们生在皇家,养在帝王足下,就注定不能是一对相亲相扶的寻常兄弟,而是两个为了权力你死我活的陌路血亲。

这样的道理,即便说与五岁稚童听,他们都能明白,更何况宋迢迢?从古至今,史载中都不曾有过双生皇嗣。

概因二者当中,总有一个被舍弃,被扼杀。

她瘫坐在地上,回想起十一岁那年与萧仰的初遇,实则他们的羁绊并非只有一夜,她记得更多。

记得他不矜不伐,恣意洒脱;记得他一身清风峻节,落笔是气壮山河。

难道他会是那个被厌弃的孩子吗?

显然不是。

世人只听闻太子南逃,不知后文。

她想,后文应该是,本应弟替兄死,以保正统;如今兄死弟继,偷天换日。

兄为何死?

兄为何死?

她捂着唇,又哭又笑,一时连恨都无门。

--------------------

改了一下,月娘雖然聪明但是一下就判定是燕奴杀了阿仰,还是太突兀了。只能说她已经猜到了,但是她不能肯定(>_<)

对了小宝没,要不要改名字呢改成《黑莲花总想独占我》?(对不起真的是个取名废orz)感觉这个名字好像不怎么吸引人

第21章 真相

=====================

萧偃原在押解军俘的地方行刑讯之事,惊寒遣人来递话的时候,他因动用鞭刑沾了一身的血。

猩红血花溅在他薄白的眼皮上,他厌恶的蹙眉,不耐道:“公务私事孰轻孰重?她既要等,就随她等去。”

禀话的不过是位新上任的年青侍卫,闻言只好唯唯诺诺立在一畔,不再多话。

萧偃眉头拧得更紧,扬起法鞭在受刑的参将背后落下狠狠一鞭,尔后将鞭子抛给随行的侍卫,冷声开口:“走狗的血实在腥臊,备水,孤要沐浴更衣。”

上一篇:盐祸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