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三十年(112)

作者:一方亭苑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放心吧,许大姐,谢谢你的提醒,我一定 好好盘算。”

“你看吧,人家许大姐都说承包不好,你还要逞能,给你讲不听,现在骑虎难下了吧。”父亲此时后悔自己没能阻止母亲。

“王师傅,这说不定是件好事呢。小米如果不承包,熊经理也会给她做工作让她承包的,之前他就看中了小米,没想到小米自己主动提出来了,他一直说小米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许阿姨的话让父亲哑口无言。

中午盘点完成,所有的报表又核对了一遍。下午许阿姨回了总厂。

第二天熊经理带着几个人上来,正式和母亲办了交接手续。所有的商品目前是母亲代销,按盈利的 3%给总商店提交承包费用,所有货款两年内分四个还给总店。也就是说母亲的商店在最初的两年按照总货款的销售额乘以 3%,就是给总店上交的承包费。之后不低于这个费用就可以。

按当时一年十万的营业额,也就是年交 3000 元,也就是商店营业员四个人的年收入,换句话说,母亲的商店要养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四个人。活是母亲一个人在干,但工资必须赚出来四个人,之后才是自己的。

这也是其他营业员不愿意承包的原因,没承保前和承包后都是那么多营业额,利润是透明的,除了几个人的工资之外,没有多余的。母亲的做法在他们看来真的有点傻。

原本熊经理说他负责给母亲进货一次,货款半年后付钱。母亲拒绝了,商店能进来的货基本是先给大商店,然后才是几个小店,这些货要么不好卖,要么没啥利润。母亲不想占这个便宜,决定自己进货,虽然开始的时候紧张点,但半年后一切就都运转起来了,她有这个想信心。

在商店工作了这么多年,煤矿的人需要啥,什么东西好卖,什么东西利润高,母亲太清楚了,要想商店赚钱,就比在在货源和货品上下功夫。服务自然不必说,母亲家族式的服务观念始终没变过。

找到第一手批发,不过二手面,货品齐全,可以自己随意选,质量一定要保证,这些只有进货才能控制,如果靠着大商店从公司进货,不仅进货价高,而且商品没得选,人家给你啥你得要啥。

父亲这几天也算了一笔账,他一边摇头一边说母亲:“你这个承包呀,能把自己的工资赚回来,我就给你磕头。以前几个人干活,现在你一个人干所有的活,别赔的哭。”

“好,你说的,我就等着你给我磕头。”

商店正常营业了,营业员就母亲一个,忙不过来的时候我成了营业员,偶尔弟弟也去,父亲极少去,偶尔去看一眼就离开。

春节后本来买东西的人也不多。母亲决定去进货。商店里需要哈萨克牧民喜欢的砖茶和方块糖,还有大家都需要的雨鞋。

货款不多,母亲拿出了家里的存款一千元,这远远不够。母亲去找薛琴阿姨借了一千,又找邻居张阿姨借了一千,加起来四千元,母亲带着弟弟出发了。

我已经回学校上学,父亲边上班边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下班的时间开一会商店的门。

三天之后,母亲和弟弟带着一辆大解放车,拉着满满的货回来了。

父亲看到这么多货,估计差不多需要一万块钱的货款,父亲边卸货,边追着问母亲:“ 哪来的钱。 ”

母亲抱着一叠砖茶往商店里面走: “ 卖完再给钱。”

“哪有那么好的事?”

“你不懂,这叫代销,这车货连运费都没要,是人家批发部专门给送货的车送的,我带过来也是让他们看看我这是国家的正规商店,营业执照和单位都有,让他们放心。这车货我们代销,等卖完了下次去就不代销了,可以高点利润。都和他们说好了。你看这多好,人家送货,不用咱们求爷爷告奶奶的去找车,花了钱还欠人情。”

解放车的司机和跟着来的小伙子都帮忙搬东西,一个劲的夸母亲和弟弟能干。说母亲好眼光,早早承包了,早早发财了。

这个批发部是弟弟找的。春节刚过完,他就跑市里玩来了,住在田叔叔家。其实,是母亲悄悄给了他两百块钱,让他好好找找批发食品饮料的地方。弟弟没辜负母亲,果然找到了价格最合适,东西也比较齐全的批发部。

批发部送货来的司机看到了商店的规模,放了心,走的时候对 母亲说,以后要啥货直接打电话,凑够一车就给送过来,货到再付款都没问题。

从批发部进来的饮料、饼干、糖大受欢迎,母亲进的雨鞋、鞋套、皮靴也很快卖完,哈萨克牧民每天挤满商店,购买各种水果糖、方块糖和砖茶及鞋套皮靴。

上一篇:温柔齐驱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