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骨枯(173)

作者:吴若离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月黑风高,正是独处的好时机。

“我不饿,马跑累了,要不你先回去,我带着它慢慢走?”

她当即就说:“一块走,慢点也不要紧。”

周青云呵呵笑,把捂在怀里的大油纸包摸出来,递给她。

“知府衙门里做的,比外头的好。他们不会办事,一个人的早膳,八九只碟子,实在浪费,怨不得个个都肥。”

殷若接过来,爽朗大笑。

她慢慢吃,他把害他晚归的事说了。

“他们会不会包庇凶手?”

“不死也差不多。你见过万衡吗?”

“我没见过他,只听说很是厉害。”

“恃财傲物,发财的财,他的本事,一半靠家世,一半靠师爷。他这样的人,绝对容不下这样的事。当然了,死者也不是什么好人。 ”

“这话怎么说的? ”

“为着旧情,就算不能帮她脱身,也不该说那些绝情绝义的话。”

“你看到信了?”

“猜的。那个唐县令在漮州好几年了,这个师爷是新来的外地人,不习惯吃这边的菜。寅宾馆的菜不如里边精致,样数也少,桌上的蝶碗都干净,他只动了那碗汤,别的都没吃。你猜他为什么离乡背井来这里?”

殷若仔细想了想,认真答:“是她旧情难忘,牵挂着他。我是说这女子,是她捎信叫他来的。”

“极有可能。她想着自己在府衙里边,能在知府跟前吹吹枕头风,消息也灵通,能时常给他捎个信,方便他在知县跟前立功,得重用。这七个县,就数湘平最富裕,最太平。她帮他做了最好的筹划,只是她错估了人心,这男人有了别的捷径,自然就瞧不上可能会牵连自身的她。女子心爱他,为他操碎了心,到最后都要顾全他体面,如果不是被绝情的话刺激到,应该不会做这样鲁莽的事。”

她叹道:“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李白《白头吟》,《京保》里穿越大军带给他们的。

周青云呵呵笑,说:“你读的书比我多,不嫌弃大哥无才无德吧?”

“哪的话,大哥虽有些小毛病,却是极好的人,聪明,忠义,慈悲……还有许多好处。”

“冷不冷?”

殷若笑道:“大哥,我学过武功,手脚总是暖的,下雪天穿这么多也够了。”

他脑子一热,瞄准她的手,伸手抓了一把,又立刻放开,结结巴巴说:“啊……真真……真是热的。”

她大大方方伸手抓他,摸了手,又往腕上移,顺道摸了个脉,小声说:“虽说是先天不足,后边好生调理,总能好上一些。我不懂岐黄,但摸得出来,你的脉搏强劲有力,不差的。”

那是激动的!

第88章

殷若把那一大包全吃完了,换她来讲衙门里的事。

“来的人比预计的要多,上到八十老人,下到襁褓幼儿,挤得宣化坊水泄不通,人手忙不过来。幸好师爷早有打算,多兑了几筐铜钱,能说清两三句的,都派几个钱。他记得大哥的吩咐,见了小娃娃,答不答的,都给一把贺喜钱。”

“死的那些救不回来了,希望还活着的,能活得久一点,活得好一点。我这里有几样要紧的东西,你帮我收好。”

他拔下簪子,机关却不在这里,双手掰开束发,从里面摸出来一个纸卷,交给她。

“院墙加了断刃,没人从那翻墙进来,但知道我出了门,必定有人混进去翻找。你随身带着,不要告诉任何人。他们都是半道来的,是好人,可人都有弱点,我说出卖也无妨,这不是顽话。权衡利弊是人的本能,比如我,要是受点酷刑,经不住就会交代。自己做不到的事,我就不会强求别人。这是要紧的证据,留在我这里不定能保住,只好交给你。”

殷若先是感慨,接着又想笑。

“大哥,你又想明白了哪些事?”

“万家往这里来,不仅仅是扳倒姜家这么简单,还惦记这里一样要紧的东西,姜家把城里翻了个遍也没找到的账簿,里边记的东西,人人都想要。宝贝,宝贝,果然是个大宝贝。”

殷若叹道:“我替他们做过事,却不甚了解。整个师门都吃他家的饭,想必从前听来的那些好话,不定就是真的。师叔师伯们总说万家心怀百姓、博施济众。说皇后娘娘是正统,聪慧贤德,却因皇上身边有佞臣、奸妃而受排挤,郁郁不得志。又说大皇子占着嫡长,且为人谦恭仁厚,将来由他继承大统,才是百姓之福。可是他们才刚起势,这手段就看不得了。他们一餐八九只碟子,大吃大喝,却只舍得从牙缝里挤出一点粮食来保百姓的命,想必还是靠大哥软磨硬泡才肯施舍。唉!天下乌鸦一般黑,将来无论是哪家成了事,谁又记得百姓的苦呢?”

上一篇:檀香记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