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记(52)

李氏赔了笑脸出了门,嘴角往下一撇。赵檀香观察到李氏的细微表情,对赵金珠说,“姐姐府邸上的姨娘李氏怕不是一个善主,姐姐可得提防着。”

赵金珠被信上的文字弄得心烦意乱,“他交代我府中的金银存放位置,怕是凶多吉少。”

赵檀香这才意识到蔡文从未把家中财政情况告知赵金珠,以他们夫妻的感情,蔡文不是不信任而是深知妻子对钱财毫无概念。

赵檀香拿过信件,“姐姐现在记得信中的嘱托?”

赵金珠点头,赵檀香把信件拿到蜡烛前烧毁,“眼下非常时期,姐姐身边可有信得过的人?家中钱财还是姐姐一人知晓。”

赵金珠看着赵檀香把信件烧毁,“姨娘李氏是我的陪嫁,原来就是服侍我的宫女,跟着我一起嫁入蔡家,论感情,也比旁人深厚。”

赵檀香想起李氏的嘴脸,“她就姓李?”

“李蛮奴。”赵金珠压低了声音,“她不喜欢这个名字,都称呼她为李氏。”

赵檀香莞尔一笑,“名字倒也是贴切,蛮奴,总之姐姐府邸上没有信得过的人,最好还是不要泄露了钱财,眼下金兵围城,城内粮食难以购买,姐姐还是省着点用。”

赵金珠拉住赵檀香的手,泪眼婆娑,“望苏将军守住皇城。”赵金珠一路把赵檀香送出府,中途遇见萧丽,萧丽连忙低头行礼,萧丽手里牵着赵金珠的小儿子蔡照,手中的帕子正在给蔡照擦汗。赵檀香看在眼里,心里有了主意。

“这是府邸里的萧姨娘,夫君出使金国时带回来的,”赵金珠似乎怕赵檀香误会,连忙解释,“她不是金国人,她是辽国人,金人灭辽后被带到金国的。”

赵檀香端详了萧丽,萧丽穿着朴素,看不出有打扮的痕迹,“萧姨娘,眼下金军围住赵国皇城,就和当年围住辽国大都一般,我这赵金珠姐姐善良却不懂时局动荡不安中的人心,还望你多多照顾他们母子。”

萧丽跪下,“檀香郡主请放心,蔡太傅救奴家的性命,奴家定当不负重托护住主母和孩子们。”

赵金珠把萧丽拉起来,“何须如此见外?檀香妹妹对我放心不下,眼下夫君身在金军大营生死难料。”

赵檀香告别赵金珠,上马后嘱咐,“平日里无事还是如今天这般不要打开大门。”赵金珠看着马背上的赵檀香羡慕地说,“妹妹英姿飒爽,这样真像一个小公子。”

赵檀香回到陆王府,陆王府也大门紧闭,赵檀香依旧敲门许久,门缝开了,里面是裤腰带上别着刀的赵有忠,“来者何人?”赵檀香用力推门,硬是把门推了一条缝隙,“二哥眼花都认不出妹妹。”

赵有忠无奈把马匹牵入马厩,“我这个妹妹骑马比我还快。”

赵檀香径直去了陈大眉的小院,陈大眉辞退了厨子,自己下厨煮面给陆王。陆王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闭目养神,仿佛城外的战事与他无关。赵檀香附身看陆王,“父王这是睡着了?”

陆王睁开眼,慈爱地说,“我的女儿回来了。”

陈大眉端出一碗面,清汤面上飘着肉片,“王爷会不会太素了?”

“不会。”陆王接过面,“也不知道越王吃上面了吗?”

赵檀香这才意识到今天是父王的生日,以往父王的生日会在王府里摆上宴席,吃过宴席后,越王会来府上和父王饮酒,两人同一天生日。在父王生日的早晨,太上皇会送来许多的礼物,现在太上皇、越王流亡在外,今年的生日显得格外的孤寂。

到了夜里,皇城守卫看见两人骑马而来,马上的人正是蔡文和高全,高全在城墙下喊,“我是皇城知事高全,还不快把城门打开。”城墙上守卫答,“已到宵禁时间,苏将军有令,高大人且等天亮。”

高全正欲发作,蔡文按下他的手臂,“天色已晚,这个时候贸然打开城门,若是金军一拥而进,就不好了。”高全忍下心中不满,“我们一路走来,身后哪里有金军跟随?”“怕的就是早有埋伏。”

蔡文走到树林里掏出佩剑砍起树枝,生起火堆,手法熟练,高全坐在火堆旁,“蔡太傅倒是会生火。”“出访金国,往返近一年,往往遇上冬夜寒冷,渐渐地学会了生火。”

蔡文掏出烈酒入喉,“高大人可要喝几口?”高全摆手,“金人的酒,我喝不来。”“我原先也喝不来,现在喝得顺口了,金国上京寒冷,金人喜饮烈酒,冬日里喝着烈酒骑着烈马,倒也肆意爽快。”蔡文看着篝火,不禁再次想起燕京城下燃烧成灰烬的赵国歌姬,以往荒唐可笑,以为拱手送上柔情似水的赵国歌姬可以软化金人的野心,现在看来只会让他们对赵国生出更多的贪念。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