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入宫多年并不受宠,只生下一女,封为定国长公主。前皇帝赵神宗后宫妃子频繁生育,然男婴频频夭折,到了赵神宗42岁,宠爱的苏贵妃历经千辛万苦生下一子,赵神宗大喜,下令大赦天下,宴请百官,封苏贵妃之子为皇太子,皇太子聪明伶俐却五岁夭折,苏贵妃翌年生病,随皇太子而去,后宫依旧没有继承大统的子嗣。
赵神宗无奈从郑氏皇族中选择了赵吉作为太后的养子入宫。太后对赵吉关怀备至,视如己出,赵神宗则对赵吉颇多微词,神宗始终希望有自己的子嗣继承大统。赵神宗把苏家军视为亲军培养,将苏贵妃的侄儿苏长远提拔为禁军统领。
所幸赵吉在太后的呵护下成长,赵吉不幸丧偶后,求娶曹太后宫里的女官王氏。王氏出身贫寒,本不是合适的正妻人选,曹太后宫怜惜赵吉作为养子进宫,向来不受郑神宗待见,允了婚事,还把女官郑氏作为陪嫁。王氏、郑氏在曹太后宫内学会诗词歌赋,能言善道,只因曹太后素来优待下人,看重女子的内涵修养,曾允许女官作为长公主的陪读。
王氏早早过世,赵吉继位后,封郑氏为皇后,又追封王氏为皇后,也表示皇帝赵吉对太后培养出的女子格外看重,赵吉供养太后事必躬亲,日日前往太后宫中问安。
赵神宗在50岁时暴病而亡,曹太后时任曹皇后决策密不发丧,速速宣赵吉进宫,苏长远责无旁贷维护秩序,赵吉得以顺利继承皇位。
赵吉继位后,赵神宗宠幸的宫女李氏生下遗腹子,还是双生子。赵吉封李氏为李太妃,双生子在成年后册封陆王、越王。陆王就是赵檀香的父亲赵偲,越王则名赵俣。
翌日,将军府的聘礼送往王府,赵檀香尚且年幼,约定五年后正式娶亲,太后下了一道懿旨宣赵檀香进宫。
赵檀香入宫,头上戴着郑皇后赐予的一只金钗,皇后金钗上雕刻百年好合,正是她嫁给赵吉时内务府打的金钗。赵檀香身着一件鹅黄色衣裙,是陈细眉特意为赵檀香缝制的,鹅黄色的衣裙上绣上细细的金线花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赵添香懊恼赵檀香抢了她的如意郎君,称病躲在闺房中足不出户。
曹太后素来喜静,近年久居深宫,几乎不见人,就连皇帝赵吉的秋宴都缺席。这次破例召见赵檀香,想来是苏俊的缘故。
赵檀香进宫先拜见郑皇后,在郑皇后的带领下来到太后寝宫。苏俊早已在曹太后身旁,曹太后目光慈爱地看着苏俊,这是她女儿定国长公主留在世上唯一血脉。
苏俊称曹太后曾外祖母,和寻常百姓家并无不同,曹太后见到赵檀香笑意盈盈,“快起来,让哀家看看。”赵檀香规矩站好,曹太后在她出生后曾送来贺礼,她对赵神宗留下的两个王爷十分珍爱。赵吉在太后的教导下,也对两位皇弟格外恩典,御赐王府莅临皇宫,时常召见两位王爷作陪,甚至亲自为他们泡茶。
曹太后握住赵檀香的手,“这般年纪,姻缘天注定。”
曹太后本就是传奇人物,她出身将门,先祖跟随赵太祖开国立业,她曾婚配给李家,李家世代书香门第,婚事符合赵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成婚当日,曹太后的夫君李相恩翻墙逃跑,不见踪影。曹家才知道李相恩痴迷法术,本就无意娶妻生子过凡间生活,他与曹太后是家族逼迫成婚。
曹太后被接回曹家,婚姻作废,还落得个丑女的声名,神宗选皇后之际,朝臣竟推举曹家女儿,曹家是开国功勋,女儿又是知名的丑女,定不会让君王沉迷声色。
赵神宗不喜欢曹太后,即便她算不上丑女,但也算不上美女。他不过做出贤君的姿态,赢得朝臣的赞叹。至于翻墙去修炼的李相恩,真的没有娶妻生子,流浪江湖,成为云隐的世外高人。
一对牡丹钗送了上来,曹太后赠予赵檀香,玉雕刻牡丹花,镶嵌在金钗上。“檀香爱牡丹,皇后说你们是金玉良缘,我令工匠为你定制金钗,这牡丹花可是圣上亲笔勾画,我愿你们百年好合。”
第9章 世外高人
“世人皆道修仙好,万般烦扰忘得了,
世人皆道修仙好,万贯家财散尽了,
世人皆道修仙好,肉身凡胎舍弃了,
世人皆道李神仙,化成风雨也无情。”
曾与曹太后定下姻缘,在大婚之夜翻墙逃跑的李家公子,成了隐士高人,过着云游四海的日子,近年游走在赵国边境,留下一句不明就里的童谣。
曹太后对此颇有忌讳,不准再传童谣,童谣却越传越烈,从边疆一路传到京城。没有人见过李神仙,见过的说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老头,骑着一头驴,驴走得歪歪斜斜,驴背上的老头跟着摇摇晃晃,李老头衣裳褴褛,四处讨酒喝,你给他一壶酒他就开始给你算命,算得不算准,压根没有什么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