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春色更动人(79)

养子带着老婆孩子回乡认亲的时候,顺道帮哥哥姐姐们盖了新房置办家具,操心忙里忙外,还提出把二老接回南方去生活,媳妇也很贤惠,愿意侍奉公婆到老。

不过杨家二老并不愿意跟着养子去南方,杨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刘家峪,日子虽然过的苦,倒也安稳。况且他们的五个儿女也都在附近村里安的家,他们舍不得。

养子给二老留下钱,又留话每年都会回来看二老,家里有啥困难只管开口。

两位老人家摇头说没啥困难,现在能吃饱穿暖,日子比往常不知好过了多少倍。可他们的五个儿女并不这么想。

儿女们见捡来的弟弟出手阔气,便只管开口要钱要东西。人一旦起了贪念,哪有知足的时候。

没几年的时间,养子就被哥哥姐姐们轮番薅了个够,娶媳妇、生孩子,在县城买了新房子还要买新车子…。

就算家里开个金矿也有见地儿的时候。

后来养子受不了就干脆把话说开了,杨家二老的事儿他管到底,但是哥哥姐姐们各自已经成家,有工作有收入,以后他就不再管了。

五个兄弟姐妹聚到一处一商量,这怎么成?要不是咱妈把他从野地里捡回家,他早死在外头了!他吃的每一口饭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爹妈和兄弟姐妹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哦,如今他发达了,就想翻脸不认人,把咱们全甩开?

没门!

兄弟姐妹五个先是找到捡来的弟弟家去闹,后来弟弟搬了家,他们就回来找爹妈闹。说爹妈捡了个白眼儿狼,说爹妈当初偏心只供他读书,如果能让兄弟姐妹五个也多读书,混的不一定比他差。

杨家二老被孩子闹的偷偷抹眼泪,一肚子苦说不出来。后来孩子们闹也闹了,难听的话也都说完了,依旧要不来钱,就干脆扔下一句绝情的话:您二老就只当他一个人是亲生的,既然你们偏心他就让他给你们养老送终!

自此兄弟姐妹五个便再也不登门,连老父亲去世,他们都没来看一眼。

再后来杨奶奶的儿女有的生病,有的自然老去,竟然都走在她前头。杨奶奶伤心哭到泪都干了,儿女们依旧不愿意见她。

孙子辈儿还有人站大街上骂呢:死老妈子命硬!占了儿女的阳寿怪能活,他们都是被你克死的!

操劳一辈子拉扯了五个儿女,最后多了五个仇人。只有捡来的儿子每年都来看二老,留钱留东西,请乡亲们吃饭,送烟送酒,让大伙儿帮忙照看不愿意离开村的老娘。

后来养子去世,孙子就年年来看奶奶,孙子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就让重孙子来。至今重孙带着家属来看老奶奶的时候,依旧遵照父亲和爷爷的叮嘱,进门先给老人家磕头,晚上给老人家洗脚,孙媳妇还给老人家洗澡洗衣服。

养子一家对杨家,对刘家峪村一直都是心存感激的。所以刘家峪集资搬迁重建的时候,驻村书记李卫国硬着头皮找到杨老板说明来意,人家眉头都没皱一下,抬手就给捐了几千万。

潭雨翠小时候也经常和伙伴们跑到杨奶奶家玩儿,特别是她孙子来过以后,杨奶奶家总会有很多好吃的,花花绿绿的包装纸,村里的孩子们见都没见过。

潭雨翠吃的第一块巧克力就是杨奶奶给的,杨奶奶知道她学习成绩好,说话做事儿也大方利落,总归是多喜欢她一些。

杨奶奶活到102岁,是刘家峪的福星,谁村里有个百岁老人不稀罕的慌?

村里人轮流照顾她,谁都没意见,大家对她都是心存敬意的,不仅仅因为她有个大老板孙子,她这辈子行善积德跟谁都没红过脸,到头来除了自己生的五个儿女记恨她,别人都记得她的好。

连在村里最有势力的刘老师,来到杨奶奶家也是规规矩矩的。他过寿的时候,还专门来杨奶奶家煮碗寿面吃,也是想沾沾老人家长寿的福气。

潭雨翠用干净的笼布包了两个热馒头,用手捂着朝杨奶奶家走。这是妈妈昨晚上用家里的老面引子发的面,今天兑了碱面醒过,上锅蒸出来的馒头又松又软,好咬还好消化。

杨奶奶到了这个岁数,再好的山珍海味,也是享受不了了。就面条、发面馒头这类好消化的能吃上两顿。

走着就到了杨奶奶家,她住的还是以前的老房子。从前村里盖房子都是就地取材,把山上的麻骨石钻眼放炮轰开,然后凿成长方的石块拉回家里砌墙,再拿水泥粘合勾缝,也不刷涂料,留着粗糙的外墙面儿。

这样的老房子抗震不行,窗户也开不大。但好在墙厚,冬暖夏凉。

养子、孙子、重孙多次提出要给杨奶奶重新盖几间好屋,她都不同意。家里的老房子老院子,每个角落都藏着她在刘家峪近百年的生活点滴。虽然亲生的儿女们与她为仇,但活到她这个年纪,早就不记恨任何人。她心里记下的,是所有人的好。

上一篇:美丽有价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