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酝春再逢(41)

作者:拾月儿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少主大人,老夫在靖远呆了半辈子,没有见识,哪里做得不好请您明示啊。”

李存安已上马车,特地探出身安抚:“靖远民风淳朴,你治理得很好,问题不大。”

问题不大,就是有问题。

他又招燕笳过来,“劳烦太守大人帮我家燕统领查点东西。”

老太守闻言连连鞠躬,耽误了好一会儿。

另一边,陈宜听闻消息,狂奔而来,马车刚好启程。

她顾不上形象,大喊道:“公主!泰宁公主!民女有要事相告!”

河西来的人都认识她,不曾拦截;泰宁只带了嬷嬷,稀疏几根眉毛拧在一起,只嫌弃,也没说话。

靖远的官兵从道路两旁涌出,刀枪拦住陈宜。

关键时候,还是嬷嬷喊了声:“让她过来。”

马车里的人尚不知发生了什么。

得知陈宜追过来,李存安差点从座位上弹跳起来,眼睛冒光。泰宁公主挑眉看向夫君,心道“太不矜持”。

两人都以为陈宜为了李存安而来。

陈宜却道:“公主。”

她跑太快,上气不接下气,几乎扑过去握住公主的手。玉佩在她的手心,现在也在泰宁的手心。

泰宁眼神骤变,竟闪烁泪光。

她轻捂陈宜的嘴,“不用说了,我懂。”

陈宜重重闭了下眼,一切尽在不言中。到了下车,她也没来得及看李存安一眼。

马车颠簸,泰宁掩唇窃笑。

“有的人真是好自作多情。”

她斜眼看李存安,李存安翻白眼,不理睬她,斜眼看向窗外。互看不顺眼的两个人还得去京城演一出戏。

第23章 定亲原来是这样

将将入春的时候,九酝春出窖。

老匠工比军营里粗手粗脚的汉子干活细致,第九回出窖时已成的七七八八。

陈宜跟三家酒楼商议,能供货的先供,每家都剩个两三坛,七天后再拉来。

先前眼高于顶的酒家居然拱手,连连称是:“宜掌柜,您说怎么着就怎么着。”

“不瞒您说,除了您,其他酒商现在都拿不出货。我们还指着您多给我们些货呢!”

梁直如今也在保善堂坐诊,打听到靖远酒商的头家全都惹了祸。

河西规矩,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那三个头家从别处运货进城,一路上乔装打扮,说是押镖,全被查了出来。靖远太守命他们三日内补缴齐全,否则不许再踏入靖远。

三日凑齐其实不难,难的是几人老家并不在河西,本来按着河西例律,不带货品也可放一马,哪晓得这回一路严查,他们的家人带金银或银票过来也不放过,又缴一次税。

结果三日到期,带进城的金银竟还不够补税!

三人又求着太守宽限3日,税金翻倍全归靖远,才了事。

“乖乖,这下可扒下来一层皮哎。”陈宜不禁感叹。

可惜卖完这批酒,她也准备动身回庐州。先让九酝春在靖远留下名声,待庐州九酝春真正重新挂牌,可做到奇货可居。

陈宜打着算盘,嘴都合不拢。梁直说完消息,磕磕巴巴道:“小宜,我……”

他是个直肠子,难得舌头打结。

陈宜心情明媚,“有话直说,表兄的事就是我的事。”

“不是我的事,”梁直慌摆手,“是你的事。”

他拿出一张名帖,古铜色封面工整写着“保善堂”三个大字。展开后,董家二老的名字列在中央。

递名帖即要上门做客。姑父和表兄领着保善堂的薪金,董参与家里关系又这么好,做什么需要这么正式上门?

“这是?”陈宜摸不着头脑。

“董掌柜就是来看看你,”他迅速拿走名帖,收好,“我爹娘都做好准备,你也打扮打扮,等着吃就好。”

吃顿饭有什么好准备?他们来靖远这么久,董家一直没来串门,陈宜觉得没有必要,临走人家来送送她,也很合理。

她没有完整的定亲经验,席间坐下,刚啃上鸭脖,被姑姑筷子打落,还在莫名其妙,听董父道:“两个孩子相处很久,也该定下来了。”

什么?陈宜皱眉,心道不好。

董母云:“我们阿参医书通得早,开窍晚。自三年前从京城回来,他就一直念着陈宜姑娘,后来不提了,我们还以为他忘了。”

“直到去年冬天,重新遇到你们,他那劲头,跟疯了似的,说上天的旨意,让他再续前缘,我们啊,实在磨不过他,才同意他跟去金州。”

董母说到这里还有些感动,手帕擦过眼角。董参轻握母亲的手,让她少说点自己。

董母话锋转道:“我今日看到陈宜,真是好漂亮的姑娘,又能干,难怪小参喜欢。”

上一篇:景云阕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