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阕(91)

作者:苏易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八年了,一眨眼他都走了八年了。”

“陛下与先皇鹣鲽情深,天下皆知。先皇在天有灵,一定知道陛下的思念。”我在旁轻声宽慰着。

“在天有灵……”陛下迈出步子,在殿中悠悠踱着,喘息声逐渐沉重,“他在天有灵,会知道我的苦心吗?”

“陛下与先皇相守三十余载,彼此都是最知心的人,先皇怎会不懂陛下的心意?”

其实我不知道陛下此言到底在问什么,是怕先帝怪她改朝换代,还是盼先帝谢她殚精竭虑至今。

陛下的目光几许波动,看着我露出几分笑意。

“先帝广施仁德,深得民间称颂,若能看到今日朝堂之宁、民生之盛,定然感念陛下的。”我又接着奉承道。

“你们呀,都被他骗了,他是最会藏愚守拙的”,陛下听罢,倒觉有趣,“说起来,这几个孩子的脾气秉性,阿月像我一些。最像他的,其实是四郎。”

藏愚守拙……我心里闪过几丝忧虑,假装未在意地接话,“皇嗣仁孝,的确与先皇相像。”

“也许便该如此吧,让最像他的儿子,继承他的江山”,陛下轻声叹着,无边的思念怡然如涟漪泛于嘴边,一层一层晕开来,“你看,团儿,我们的眼光很相似呢。”

“陛下……”接二连三的话语让我有些失措,不知要如何回复她的话。

“旦儿小的时候,很喜欢跟着我”,陛下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双眼映着庙堂内外的光,几多宛转,“我同先皇巡幸东都半年,回到长安的时候,他扑在我的怀里,说‘以后阿娘去哪儿,我就跟着去哪儿’”。

心思起伏,转念几番。话至此处,今日的气氛如此和煦,我也该接上几句,推波助澜才是。

“陛下,皇嗣恭谨宽厚,性素恬淡。陛下百岁之后,与先皇重逢团聚,在天上看到皇嗣善待兄弟,连结武李两家,一定能放心。”

谁能善待兄弟,谁会斩草除根?谁的身上流着李武两家的血脉,谁的身后与先帝宗族毫无关系?答案呼之欲出。

陛下对先帝深情,今日能来这里,定然是心有动摇。

“你真的了解四郎吗,团儿?”

我被陛下的话问得突然懵住,不知要如何回答。

陛下的意思,是仅仅说我看不出李旦韬光养晦的心思,还是有别的什么?

隔岸观火、借刀杀人,除了这些,他的身上是不是还有我不清楚的东西?

“回去叫婉儿拟旨吧,日后不准有人再提废立太子之事。”陛下嘴唇微启,一句话说得轻飘飘。

接连几日的紧张与焦灼落了地,储位终于不再有变了。

“是。”我蹲身垂首,郑重地答。

“九郎。”

陛下轻轻唤着,没有理会我,眼神凝聚于先皇的神牌之上,无尽的追思绵长。

陛下诏令颁布,朝中自然无人敢提易储。只不过,同日颁布的,还有岑长倩、欧阳通、格辅元三人下放刺史、离开洛阳的旨意。

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婉儿才告诉我,那日岑长倩三人长跪于嘉豫殿中,数度泣诉,言称一旦魏王武承嗣移居东宫,先帝高宗必再不能得享祭祀,恐要永为孤魂野鬼。

第四十六章 参半

“岑长倩他们,还在路上便被召回洛阳,得陛下首肯,来俊臣以谋反罪名下狱动刑,连坐数族。”

窗外细雪飞扬,我怔怔地盯着东宫院内飘洒的冷意,抱着暖炉无力地叹息。

“以儆效尤,母亲是要断了朝臣议论东宫之事,无论是亲李,还是亲武。岑相公……说到底,是大唐对不住他。”他摆弄着手中的烤梨,换了一边,继续架在烤炉之上。

我上前去,将他快要垂下的袖口挽起,“我知道你本无意他涉险,只是陛下的心思来得太快,也不是单北门学士就能转圜的。岑相以先皇祭祀为由,以私心对治私心,逼得陛下在法理和情义上,都要收了这份犹豫不决。这个主意,的确也不是旁人能想到的。只是来俊臣……”

“来俊臣阴毒狠戾,不下于周兴”,他接着我的话,目光明亮锐利,仿若早已洞悉棋局起落,“只怕有朝一日,李家有人也会被他构陷。”

婉儿那日对来俊臣的评说一直绕在心上,我不愿相信,却又不得不同意他的担忧也实在有道理。

一时不知如何解忧,只淡淡说道:“来俊臣以‘孤臣’自诩,逢人便言从来都只效忠陛下一人,连武承嗣亲自拜访,都吃了闭门羹。”

“听闻武承嗣病了?”他听到武承嗣的名字,倒有些兴趣。

我早已按不下心中轻蔑,嗤笑一声,“是啊,这么上蹿下跳地想入主东宫,我以为多大的本事呢,不过受了些阻挠,一个多月都下不了床。”

上一篇:大宋女捕头ll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