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阕(71)

作者:苏易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可我真的疏忽了。过去有争权的李贤,今日有无辜的薛绍,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我阿姊、庐陵王、他们的孩子,还有你、从敏、安福殿所有的人……你们只要活着,哪怕主动退避、不涉朝政,对太后而言也是危险的。更不用说,武承嗣之流,定会将你们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了。”

我知道,这一席话诚意已够,我的心思他也必然明了。

“上官婉儿告诉我阿月婚事的波折时,我对你既感激又心疼。团儿,你过去是不懂这些的。”

他缄默良久,一直看着我,柔润的双眼满是湿气。

我将手轻覆在他的掌上,支撑着我生活的意志,通过逐渐加重的力道传递给他。

“我总要活着,也想要你们都活着。”

他终于没有忍住,哪怕紧咬下唇,眼泪也终于从两汪碧水中渗出。

“我想抱抱你,团儿。”

没有谋算,没有情欲,我们彼此相拥。两个悲恸又坚定的身体紧紧贴在一起,把仅有的信任和力量都交付给对方。

窗间过马,浮云朝露,我们倚靠在彼此的身上,不记得过去了多久。

颈肩的酸痛打破了满室柔光,我轻轻推开他,笑着去揉搓。

他要唤宫婢来,被我急忙拦住,只懒懒冲他道:“叫均郎端一盏酪浆就好。”

饮毕一盏,我想了想,直接开口问道:“我想知道,你为刘祎之上表求情,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你想了多久了?”

“从太后看到你的上表时,我便困惑不已。有心揣摩,可两年过去,也看不出什么来。”

“那是我与他商议好的,用他的命,换北门学士中人,对李家的忠心。”他淡淡地说道,声音虽有波澜,却已听不出伤痛之情。

我低头沉思片刻,不禁问道:“你的意思……是用你与刘祎之的君臣真情,感化他们?”

他轻轻点头,“北门学士中许多摇摆不定之人,非为利益所驱,只是在李唐一脉正统与太后提拔之恩中左右两难。对待此种珍视道义之人,平常的拉拢筹谋自然无用。两年的时间不算久,这些人只要心向李唐,日后必定有用。”

我一时呆住,对他们所谋划的种种,对刘祎之本人,不知是叹息多一点,还是钦佩多一点。

“刘侍郎死前,仍在申诉何为敕书,他死得很有尊严。”

抛却他说的这些,刘祎之自身的傲骨和执着,也是令人动容的。

他微微点头,目光穿过殿内的光线与尘埃,落在悠扬的远方。

“老师一向如此。”

回到瑶光殿,婉儿传来消息,太平公主选定太后堂侄武攸暨为驸马,婚期就在今秋,太后已将武攸暨妻室赐死。

见我一言不发,她才坐于身侧,细声说道:“团儿,公主无论嫁给谁,其妻室都是要被赐死的。倒是可怜了武承嗣的发妻,白白地死了。”

我也有所听闻,武承嗣那日从瑶光殿离开,刚一回府就勒死了妻子。

武承嗣旁的干不好,逼杀发妻倒是干净利落,竟一刻也等不得。

我明白婉儿的意思。只是,又有两条人命在顷刻间消亡了。

一年一年过去,究竟有多少人要枉死在权力的纠葛中。

“公主为何选了武攸暨?是你举荐的么?”不愿婉儿对着我还要想方设法地安慰,忙换了话题问她。

“我只告诉她,除去武承嗣,武三思也别选。至于武攸暨嘛……”婉儿几分戏谑地说着,“武家的郎君里,数他容貌最为俊俏,被公主看上也是意料之中。”

武三思……我想起他与婉儿的关系,忽然猜测,难道婉儿是因为……

犹豫片刻,不禁自嘲一笑,我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武三思与武承嗣同样都与权力咫尺之隔,而他心思沉静机敏又远胜武承嗣,只怕日后权势也会不下于武承嗣。婉儿对武三思即便存有真心,又怎及她与公主的多年情谊?

“对了,太后今日心情如何?”想到明日要去当值,就随口问道。

“两件大喜事,太后高兴得不得了”,婉儿眼角含笑,显出几分得意,“先是定了从下月开始,往后都在洛城殿举行殿前试人。如此一来,进士及第者都可与天子相谈,不必再为考官师门所累。”

我曾听婉儿说起,先帝在时,就曾与太后一同下诏,在长安宫中策问贡生九百人,时称殿前试人。只是仅有一次,未成定规。

太后如今将殿试定为科举轨范,想来之后的科举之士,便能第一时间被太后看重,也定能记得这份知遇之恩。朝中重臣若想借着科举笼络人才、结党营私,恐怕如关山难越了。

“再者嘛……”婉儿眼含笑意地看着我,不禁微微摇头,“薛怀义率白马寺僧众千人,日夜不停,翻阅经卷数十万,终于找到了女主下世的经文。你倒也可以歇歇了。”

上一篇:大宋女捕头ll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