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兴得点头如捣蒜。
我让玉娘把猞猁抱进房里,便和英王、阿姊说了好一会儿的话,阿姊歇了歇便让英王先回去,她要跟我再说些事情。
“什么事情你们听得,我听不得?我也要听!”英王不情愿起来。
阿姊被他的样逗笑了,推搡了一下道:“娘子们之间的悄悄话,你真要听?不怕羞么?”
英王拧巴了一会儿,哼了一声,头也不回地跑了。
我却在这边笑得肚子痛,这英王明明二十四岁的人了,在阿姊面前却像个孩童一样。
阿姊倚着凭几,将披帛拿下来随意搭在肩上,方才的笑闹使得她的发髻些微松乱,更添了几分慵懒动人。我一时看呆了,却被她用披帛扫了脸颊。
“没个正经的,跟你姊夫似的。我要跟你说个大事儿,你好好听着。”
我立马收了表情,坐好等她开口。
“过了年你就十三了,这年岁也该给你物色个好郎君了。”阿姊笑意盈盈地看着我,眸子里都是生动的神采。
我却一时有些索然,虽然这件事迟早要提上日程,但我总想着,这长安城的好郎君那么多,我都还没见过几个,怎么能寻得到称心如意的?
我有点难为情地对她说:“阿姊嫁到英王府,不也年过十六了么,我过了年才十三岁,再等两三年也是不妨的嘛。再说了,我刚从普州来到长安,在王府里陪阿姊也不过两月,要是着急嫁了人,以后见阿姊哪里还有现在方便?”
“我早料到你要这么说,所以我早替你选好了”,阿姊一脸了然于心的样子,“这个郎君文采斐然、勇冠三军,相貌也是一等一的好,家世更是不必说。而且,马球打得再好不过了,每年游猎也都能拿得头筹。更巧的是,嫁了这个人,以后出入王府,甚至我去看你,都是极方便的。你看,可好啊?”
我心下疑惑,问道:“阿姊说的,倒像是天上的仙人了,这么好的郎君,前去求亲的还不要踏破门槛了,哪里就轮得到我?怕是五姓七家,都要争着把女儿嫁过去吧?”
“所以啊”,阿姊叹了口气,“他已经有妻有子了。”
我一下子愣住,完全不知道阿姊这是什么心思,既然这郎君有妻有子,难不成要我去做侧室?我虽只是韦家的庶出女儿,但韦家虽无高官,却是门第高贵,如今阿姊又是英王的正妃,我无论如何也配做得世家公子的正妻啊。
阿姊看我没有言语,继续问道:“当今太子如何,你可听过?”
我点点头:“太子才学极好,普州那样的地方都有了名声,我自然是知道的。”
顿了顿才发现阿姊的意思,“啊”了一声,“阿姊是想让我嫁到东宫去?”
阿姊得意地瞄了我一眼,“怎么样,这个侧室,不委屈你吧?我们韦家怎么说也是京兆大族,我又是太子亲弟弟的正妃,你是我的亲妹妹,纵然是庶出,他们也断然不会看轻了你。
“你入了东宫,直接封侧妃恐怕难了些,但封个良娣还是稳妥的。况且太子殿下为人和善,年纪也长你十三岁,必然懂得疼惜你,这样的郎君,你在长安城还找得到第二个么?”
我细细思忖阿姊的话,也觉得甚有道理,当今太子李贤的确是少见的才学俱佳、骑射精湛,又多得才子们拥戴,以后定然也是个好帝王。
阿姊见我一直低头,抚着我的背说道:“你不用害羞,除夕夜皇亲们都要进宫赴宴的,到时候我带着你一起去,再向二圣求个恩典,挑个好日子让你搬进东宫便可。”
我拉着阿姊的手,一时有些羞怯,“阿姊,我……”
阿姊忍不住一笑,“等你除夕的时候见见太子,怕是哭着闹着要嫁了。”
我笑着去推搡她的肩膀,一时两个人又说起英王来。
阿姊走后让隽娘留下来悉心教我照料猞猁的事宜,玉娘忙在旁一一记下。临走时隽娘看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说:“小娘子真是好福气。”
日子很快过去,我的骑术在每天的练习和安平简的指导下已经突飞猛进,有时他还教我一些游猎时的技巧。虽还同往日一样,他偶有言语轻薄,但我不去应他,他便也慢慢收敛了。
英王带来的猞猁长得极快,刚来的时候还跑不快,现而今连兔子都追得上了。玉娘和我一起照料着它,如今它见了我俩倒很是亲昵了。
年关将近,五兄来过王府几次,阿姊将韦家过年的事项都安排妥当了,也给万年县族里的众多亲眷许多赏赐。
我看到阿兄的样子比在普州时有兴致很多,一言一语都是藏不住的志向抱负。据他所说,如今已和很多世家子弟熟稔了,阿姊也很高兴,道这对他以后的仕途无疑是好事,只等着过两年中个进士便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