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阕(273)

作者:苏易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叫侧妃好等了,奴奴失礼。”

我忙侧身躲开,笑着道:“公主和王妃可不该向我行礼。再说了,是我愿意看着你们玩的,你们快活我也高兴。”

善衡浅浅低头,“还没有成婚,侧妃不该这么叫我。”

我朝远处的李重茂略略欠身示意,又玩笑道:“都快成婚了,温王还总是来找你们玩,让圣人和皇后知道,又是一顿斥责。”

“侧妃别告诉皇后殿下!”奴奴拉了拉我的衣袖,甜甜笑着。

我生出暖意,也对她笑道:“陆小娘子婚礼在即,我这两年总是生病,怕那一日赶不及,就先来送一份礼。”

陆善衡忙屈身轻蹲,白皙的脸上露出清朗一笑,“多谢侧妃。”

“那奴奴出降的时候,侧妃也会送我吗?”

我心里一颤,强笑着说:“奴奴,今日就给你带来了。”

跟着她们一路走进房中,拿过阿鸾手中的宝奁,将一对金镯一同拿出,递给她们二人。

奴奴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说道:“造型很是别致呢!”

我对她一笑,又从善衡手中拿过金镯,取出了其中的茧纸。

“两卷茧纸,分别写有你们二人生辰八字的《陀罗尼经咒》,是一位高僧刺血写就。”

奴奴发出一声惊呼,善衡却眼含探究地看着我,复又皱眉低下头去。

“善衡,这位高僧是你阿姑的故人,他不愿让人知道,才托我来转赠的。你们二人当寻常金镯戴着就是,若有人发现其中奥秘,只说是我抄的,明白吗?”

“为什么?”

善衡扯了扯奴奴的胳膊,示意她不要多问,对我微微颔首称是。

“那他……送我干什么?”奴奴撅着嘴,还是倔强地问了另一个问题。

“公主”,我正坐下来,对她微笑着说,“公主以一己之身,暂保唐蕃和平,多少将士、边境百姓受益于此。这个金镯,不过一个大唐子民对公主聊表心意,公主若不嫌弃,就戴着它一起去吐蕃吧。”

奴奴大方地将金镯套在腕上,随口笑道:“有些大了,得过几年才能戴呢!侧妃方才言重了,身为大唐公主,享两千食封,当然就有这样的责任。文成公主不也如此?”

我心中有愧,同时又满是怜悯。

这样大义凛然的说辞,她不知听多少人讲过多少遍,于是就这样相信了。

她又不是真的公主,就连食封两千户,也不过是定下了和亲之后才有的。

“奴奴”,我向前倾身,柔声问道,“你自己舍得离开长安吗?”

“我……”她咬着嘴唇,沮丧地看着身边的善衡,“我舍不得衡娘和阿兄。”

善衡捏了捏她的鼻尖,笑着哄道:“还有一年呢,我好好陪你。”

“你都要成婚了,要住进阿兄的王府了。”奴奴撅着嘴。

“怎么又说起这个,让侧妃见笑了。”善衡向我抱歉一笑。

奴奴倒在善衡肩头,又委屈巴巴地哼哼唧唧。

我既觉可爱,又觉心疼,想起从前的种种,胸口憋着喘不过气来。

门外侍立的婢女徐徐进来,低头说上官昭容和张娘子一同来了。

我心里一惊,急忙起身告退。

奴奴不解地问道:“侧妃不是和上官昭容很要好么?”

我支吾着,最终还是好奇战胜了愧疚,问她道:“那位张娘子常来吗?”

奴奴摇头,“一年几次,都是和上官昭容一起的。”

“那公主……见过雍王吗?”

“侧妃”,善衡急忙拉起奴奴,对我低头道,“我们该去拜见上官昭容了。”

我亦点头告退,在拐角处回头看了一眼,十二岁的奴奴挽着十四岁的善衡,一起出了房门。

一个青涩懵懂,一个早慧多思,却是谁也离不开谁。

回去的路上,我坐在阿鸾牵着的马上,慢悠悠地往永宁坊去。

路过平康坊时,被里头的吵闹声吸引了注意,轻叹了一声:“才几时啊,就这样喧闹了。”

“侧妃不知,今日好几个花魁娘子比诗又比舞,去的人自然是往常的好几倍。”

我点点头,“难怪这么多郎君趋之若鹜,我们走快些吧。”

阿鸾答应着加快了步子,我却在抬眼间忽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人头攒动中,他拄着拐杖逆着人流,格外显眼。

他的身旁,一个高大英武的少郎君与他并肩而行,身段样貌都有几分熟悉,我却想不起到底是谁。

嘱咐阿鸾牵马在此等我,我径自向那个方向走去,隔着几个人,默默地跟着他。

不消片刻,那个少郎君就快步离开,他一个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远离了平康坊的坊门。

“安平简。”我沉声叫道。

他的身子绷得直直,一动不动地站了半晌,才回头看我。

上一篇:大宋女捕头ll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