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阕(216)

作者:苏易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一个轻柔又小心翼翼的拥抱,他的双手环住我的后背,指尖触碰在衫裙的边缘,下颌缓慢地磨蹭着我的颈间。

“假装生病,向母亲告假。这些日子,都不要再去宫里了。”

“若有万一,我在相王府也是一样的,哪就这么容易撇干净?”

“也不要待在王府,你跟着豆卢孺人去无忧观。若事情败露,只向母亲面陈,是你发现了王府异样,被我软禁在道观的。”

眼角的余光瞥向书案,上面还摆着几卷慧苑的旧作,我回抱着他,低声说道:“不去无忧观,我有地方可去。”

“王府的左右卫会跟着你,总要做做样子。”

我愣了一瞬,随即答道:“好。”

轻软的亲吻,如同他此刻的拥抱一样将我裹着,我们都默契地不再说什么,伸手解开对方的衣带。

没有炽烈的狂风骤雨,没有不容置疑的占有和索取,不是最后一次,而是像第一次一样,谨慎又用心地缠绕起彼此。

轻盈痴迷的抚触,柔软湿润的亲昵,两个身体一起将缓慢、从容和绵长的对话维持着。

就算我们之间夹着多少人和事,就算从前和往后有多少不得已和退而求其次,都不应该辜负眼前的欢愉和珍视。

阿兄的回信来得极快,他没有多问什么,只是叫我尽快收拾行装,持明院可随时去住。

送信的仆从站在一旁,过了半晌也没有要走的意思。

身边的玉娘也觉察出些许异样,盯着他好一会儿,他却只是微笑着看我。

我好奇地回看他,觉得的确有几分眼熟,却又不是相王府的人,像是隔了许多年见过的人。

“我在哪里见过你么?”

他笑得很是高兴,“孺人还记得十年前的魏王府吗?”

十年前……魏王府……我费力地在脑海中搜寻已经远去的记忆,武延基的样子却总在眼前挥之不去。

“孺人曾经救过我的命。”

在魏王府救过的命……心口突然像被针刺般疼痛,他是……替乔知之给窈娘送信的那个小仆从。

十年过去了,他都长大了。

我缓过心神,对他微笑道:“你不是去安宅了么?怎么如今在相王府了?”

“安郎君和安娘子叫我来的,说孺人近来恐怕需要得力的人在旁。”

相王府里的事,无须我多说什么,李旦也一切皆知。

玉娘的事、阿鸾的事,想必他也清楚几分,才想到从安宅找人。

“也好”,我笑着点点头,“你跟着也能在城外的山水间逛逛,去收拾收拾吧。”

望着他笑嘻嘻地走出内室,玉娘才探身问道:“娘子会去无忧观吗?”

“住进相王府这么多年了,豆卢孺人好不容易下帖请我,自然要去。”

玉娘支吾着:“娘子,我……”

“走吧,一起去。”我捏了捏她的手。

无忧观的样子还像从前一样,只是院内的矮松长高了几寸,豆卢琼仙一身女冠装扮,独立于院中。

远远望去,如仙人一般,不沾半分凡俗之气。

“琼仙娘子。”还未跨过门槛,我就忍不住喊道。

她嘴边噙着浅浅一笑,斜着侧脸微微点头,便转身引我入内。

“我们的话暂且放一放,团儿你先去见寿春王吧。”

“寿春王在这里?”我诧异道。

豆卢琼仙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示意小女道打开了面前的门扇,一个身姿颀长的少郎君迎面而来。

李成器一身素服,露出如清风拂面一般的笑意,双眼澄澈而温润。

我一时恍了心神,我已经许久未曾细细打量过他了,今日离得这样近,让我觉得竟如此似曾相识。

一模一样的身姿、相差无几的笑容、如出一辙的眼睛,除了没有眉心的那道剑纹,他和他父亲年轻的时候别无二致。

“韦姨,唐突了。”

我清醒过来,这才注意起他的身后,竟跟着一个瘦小的小娘子,脸色苍白,双眼极大。

是阿鸾。

“寿春王,这是什么意思?”

“韦姨,阿鸾是我的人。”李成器开门见山地说。

我顿觉可笑,轻叹一声:“原来你也在监视我。”

“韦姨,阿娘故去时,我已经十五岁了。我虽心有怨怪,可不至于是非不分,我知道你也是迫不得已。”

他说得极为平静,连轻微的情绪波澜都隐藏在淡淡的笑意之下。

我想起寿春王妃故意到相王府寻我的时候,种种奇怪的言行举止,借着李成器的话,忽然明白了几分。

“你是想救我?”

他轻轻叹气,微微摇头道:“三郎年轻气盛,那时他年岁又小,再加上韦姨与窦姨一向要好,他过不去这个坎,也情有可原。”

上一篇:大宋女捕头ll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