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阕(205)

作者:苏易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我从前也总以为她冷心冷情,等到长寿三年之后她重返内宫,才明白她并非仅仅是明哲保身之人。”

“她总让我想起嗣雍王的生母”,我的眼前闪过张敬文的模样,“可她们似乎很像,又似乎很不像。”

“张良娣?”

“是张娘子。”我纠正道。

“二兄死时,他们尚未和离,她是故雍王遗孀。”他也不甘示弱地回道。

心底的厌烦和不平搅碎了马车中和顺的温存,我推开他的怀抱,一言不发地背对着他。

我的双眼盯着帘上的一角,一动不动地等他低头,我在等他告诉我,他不该这么评判张敬文。

车里的时间变得如此缓慢和稠密,我从未觉得长乐坊离大明宫这样遥远。

一个绵软的怀抱从身后将我重新裹入,耳边传来他朗润的声音。

“团儿,对不起。”

第一百零二章 圈套

长安三年的闰四月,大明宫中的夏意来得很早,宫人都已换上纱薄的裙衫,我带着在掖庭就写好的庚帖,往含凉殿而去。

“娘子已为李小娘子做尽了打算,确认了她的心意,又对她的家人照顾妥帖,就别再苦着自己了。”玉娘陪在我的身边,劝慰我道。

“李令则的阿娘和阿姊都在掖庭,这几年的日子都压在她的身上,她也不是真心愿意嫁去吐蕃的。”我只是轻叹,不愿以这样的借口宽宥自己。

“对了”,我转移话题道,“那个小猞猁在临淄王府还好吗?”

玉娘笑得欢悦,“临淄王妃养得很好,只是这个小东西脾气大得很,若有生人靠近,总喜欢用小爪挠人。”

“你若想它,随时去临淄王府就是,不必顾及我。”

玉娘点头称是,随我一路而行,便在含凉殿外等我。

陛下今日精神不错,她手持奏帖,端坐着阅览,身旁只有婉儿一人正提笔写些什么。

我施礼道:“陛下交代的事,团儿已经办妥。范阳王李蔼的幼女,今年十六岁,愿自请和亲,为大周略尽绵薄之力。”

陛下微笑着放下奏帖,抬手示意我在她身旁落座,婉儿听到我的声音,抬头看时,却露出近年少有的隐忧。

“为这件事,你费了不少心力,如今却是用不着了。”

我惊乱地抬头,心中的恐惧陡然而生,不知陛下是不是又后悔,非要将持盈嫁去吐蕃。

“吐蕃赞普赤都松赞卒于行军途中,眼下吐蕃一片混乱,和亲之事就先不提了。”

原来如此……我松了一口气,彻底放下心来,却想起掖庭中的李令则,忙问陛下:“那李蔼的幼女……”

“就继续在掖庭吧”,陛下沉稳地说道,“不过,这件事你办得如此干脆利落,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陛下”,我低头回答,“团儿也是人,也……也有亲疏远近。”

“你待掖庭诸娘子之人,的确有失偏颇。”

我茫然地抬头,反复掂量着如今掖庭中还有谁能引起陛下的注意,可总也想不出结果。

“陛下,团儿不明白。”

“裴炎的孙女,当真叫你那么上心?不惜更改姓氏出身,只为了能让她再度出家、有个度牒?就没有……别的什么打算?”

原来是这件事……可我想不明白,此事对陛下来说小到不能再小,她单独提起又是为了什么。

我缓了缓心神,看着陛下苍老的容颜上依旧明亮的双眼,恳切地说:“回陛下,裴小娘子的事,虽说我因私欲为她行了不少方便,可除了更改姓氏出身,并不曾有罔顾大周法令之事。如今所求的,也不过是遂她心愿,能够一生侍奉佛法,这也算好事一桩啊。”

陛下并未生气,嘴角噙笑道:“我倒是有几分好奇,她当日为何要借着出家来出宫,出宫后却又那么急着还俗?如今已还了俗,却又非要再出家?”

“种种因缘,也早该禀告陛下了”,我如实道来,“她想要出宫,是因为与已故的邵王两情相悦。在宫外又迫不及待地还俗,是因为她当时已怀有身孕。可是如今想要再度出家,却实在是发自本心的。”

“邵王?重润?”陛下含着些讶异问道,“重润曾立誓要与心爱的女子相守一生,说的便是她?”

“正是。”

“那个孩子……”

“回陛下,没有保住。”

良久的沉默,陛下的眼神飘向了殿外广阔的蓝天,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想起了那段在感业寺怀着身孕的艰辛日子。

“此种小事,还要劳烦阿娘过问,是女儿不孝了。”殿外传来一阵清脆响亮的声音,太平公主昂阔步地走近,对着婉儿灿烂一笑,才向陛下微微行礼。

“我倒是想听听,你给那个裴小娘子做了什么假出身。”陛下问道。

上一篇:大宋女捕头ll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