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妖说书人(24)

作者:上元客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那人浑身湿漉漉的,似乎刚从水里捞出来。手里拿着一顶被水浸湿的、软塌塌的文士方帽。

那人视力似乎不太好,进了院子后眯着眼东望西望,搞不清自己身在何处的样子。

冬青找来条毛巾递给那人,上下打量了下那人,偷笑着说:“这位先生真是奇人,我从未见过有人像他这样,在河岸边一边后退一边读书,还摇头晃脑的。结果乐极生悲,后退的太远,一下子掉到河里去了,要不是我动作快,可就也变作水鬼喽。”

那人吸了吸鼻子,面色一红,拱手道:“惭愧,惭愧,我读《文选》读的入神,一边读一边体会古人的文思,没有留神脚下,让这位姑娘取笑了。”

白逢春瞪了冬青一眼,打发她去找些自己的干净衣服让那人换上,自己又升起炉火,让屋子里暖和了些。

那人脸色渐渐红润,自报家门道:“在下太和书院山人王之问,多谢搭救。”

太和书院是京城一间规模很大的书院,书院的山人一定是极为博学之人,白逢春看这人年纪并不大,如此年纪居然能做到山人之位,定有过人之处,不禁对他多了几分尊敬。

王之问也听说过白逢春的名头,听过几次他的书,不过碍于身份,担心书院学生有所非议,不好常去。这次有机会相见,自然要长谈一番。

说书先生虽然常混迹于市井,但说到底都是读书人,二人渐有惺惺相惜之感。

白逢春发现,一旦熟络起来,王之问十分健谈,而且知识非常渊博,谈及之事没有他不知的。

谈话自然而然的引到鬼神之事上去了。王之问费力的盯着白逢春问:“听说先生你通鬼神之道,不知是真是假?”,白逢春笑而不语。

“虽然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我却对此颇有兴趣。鬼神之道,说到底是祭祀祖宗,这里面包含着敬天顺民的大道理。”

白逢春依旧不答,大道理他不懂,不过鬼神之事玄而又玄,涉及的道术更是精巧至极,又岂是一言半语能说的清的?

王之问见他不答,以为他瞧不起自己这个门外汉,有意卖弄学问吓他一吓,于是故作神秘的低声道:“先生听说过‘巫’吗?”

白逢春一头雾水,‘巫’他当然听过,是上古时期承担祭祀工作的人,他不知道王之问所说的‘巫’究竟是指什么。

“巫源于上古的祭司,在三皇五帝时期,巫是君主身边重要的帮手,扮演着鬼神沟通的角色。与鬼神沟通的办法称之为巫术。后来圣人之学盛行,巫的作用渐渐小了,巫术也渐渐消失了。”

“既然要与鬼神沟通,当然就要有手段。三闾大夫《九歌》中对巫祭神的仪式有着详细的记载,巫们通过舞蹈与音乐取悦神仙们,博取他们的青睐。说到沟通,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通过语言。既有与高高在上的神沟通的‘神语’,也有与遍布在山川、林木、河tຊ流、大泽中的鬼沟通的‘鬼语’”。

说到白逢春感兴趣的话题了,他竖起耳朵静听。

“可惜通这两门神奇语言的人极为罕见。现在的所谓巫术,都只是些皮毛,装神弄鬼做些夸张的动作,喊上几句什么‘某某听令’之类的,鬼神都听不懂你说的话,又怎会听你的命令?”

白逢春点点头,他虽然不懂巫术,但王之问讲的很合道术的法门。不过有一点他并不赞同,如果施法者的法力足够强大,只要与施法对象建立了契约,即使对象完全听不懂讲了什么,一样会照施法者的意思去做。

当然这是修习道术到了一定程度才懂的道理,没必要告知王之问,对他有害而无益。

“不过上古的巫术,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所遗失,却并不是完全失传。在一些地方,因为种种原因,真正的巫与巫术流传了下来。楚地就保留有不少真正的巫。”

白逢春感觉到王之问渐渐讲到了关键之处,他的神情也变的郑重起来。

“我就来自楚地,幼时经常随家人参加巫的仪式,那种神秘的氛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对巫术很感兴趣。”

“现今京城中有不少楚人,他们虽然长期在外地生活,却依旧保留着家乡的生活习俗。每逢重要的节日,都会聚集起来,举行巫的仪式。我也曾参加过几次,虽然步骤都对,但巫的能力有高有低,祝祭的效果也有好有坏。”

冬青也在一旁听的入神,这时突然问道:“说了半天,这巫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和普通人一样?还是有三头六臂?”

王之问极其认真的回答:“巫平时就是普通人,但一旦进入可与鬼神沟通的状态,就有了神通,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上一篇:巴别□□塌之前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