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皇后。”
后宫中,皇后正在抄写佛经,忽然听到外头传来脚步声,她头也不抬的问身边的大宫女,“是谁来了?”
“回娘娘,是陛下来了。”
皇后手腕一顿,她慢慢放下手中羊毫,回身行了一礼,“臣妾参见陛下!”
陛下握住她的手,虚扶了一把,“皇后不必多礼。”
皇后抬起头,看了陛下一眼,他的手冰冷,精神也很差,是魏王又攻下了一座重要的城池罢。
陛下触到皇后的目光,握拳抵在唇边轻咳了一声,“朕今日来,是有事和你商量。”
他朝罗汉床走后,坐下后,示意皇后到他身边来。
皇后心中不情愿,但想到自己的身份,还是走了过去,在矮几另一边坐下,随后问道,“不知陛下有什么事要和臣妾商量。”
“魏王大军已经打到潼关,方才,沈相提议让朕去西南避一避,你觉得如何?”
皇后闻言,长眉紧紧的皱起,让堂堂天子躲避逃窜,她父亲一身傲骨,真的会这般提议吗?
陛下捕捉到皇后眼中的那抹狐疑,胸腔中一阵不平,他觑了张公公一眼,张公公躬着身子赔笑道,“刚才在乾元殿,沈相的确是这样提议的。”
皇后不信陛下,但对张公公却是有几分信任的,她没有再露出怀疑的表情,而是问道,“那陛下是怎么想的?”
“……如今形势逼人,也只有避过这一阵,再做打算。”
皇后听出陛下话中的意思,心中涌起一股失望,她沉吟许久后,道,“既然陛下已经做了决定,那就早做安排。”
“听梓潼的意思,是不愿跟朕一起去西南?”
皇后轻磕了下眼皮,站起身走到正殿中间,行了个大礼,嗓音清冷如碎玉相击,“陛下,您的安危要紧,但宫中也绝不可无人,就留臣妾在宫中主持大局罢!”
陛下看着她,眼神讳莫如深。
皇后等了很久,都没等到陛下开口,她抬起头试探着看了他一眼。
两人四目相对,各有各的心思和情绪。
“既然你想留在上京,那就留在上京罢!”长久的沉默后,陛下一甩袖子,起身头也不回的离开。
皇后看着他走出大殿,深吸了一口气,转头看向殿中的大宫女,低声道,“你出宫一趟,问问父亲,在乾元殿时,他到底是怎么说的。”
第322章 跟本王回京,好不好
宫中人心惶惶,楚拂很容易就出了宫,她回来后,皇后立刻问道,“父亲怎么说?”
楚拂躬身道,“相爷在乾元殿时其实是给了陛下两个选择,一个是御驾亲征,一个是去西南避祸。”
皇后虽然心中早有猜想,但在听到真相后还是觉得失望。
她心中惦念的人虽然是霍准,和对于相处多年的霍祚并非没有任何感情,只是他终究还是让她失望了。
他甚至不敢告诉他为什么不想御驾亲征。
三日后,陛下带着安统领和几千人离开上京,往西南而去。
次日,潼关县破,忠勇侯带人杀到上京城外。
城中,扈统领率兵极力抵抗,但兵力不足,不过几日,就显现出颓势来。
皇宫,长信宫正殿,楚拂低声劝道,“娘娘,扈统领撑不了多久了,您要不要……”
皇后放下手中羊毫,瞥了她一眼,“要不要什么?”
楚拂见自家主子这般气定神闲,一时语塞,半晌才道,“您还年轻,何况陛下都逃了,您又何必苦苦支撑着。”
“本宫是大庆的皇后。”她的语气里有些无奈。
楚拂只知劝不动自家主子,无声的叹了口气,没再多说。
当晚,楚拂吹灭了寝宫的灯,正要退下,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
皇后从床榻上坐了起来,问道,“你去看看,发生什么事了?”
“是,娘娘。”楚拂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她再回来时,脸上带着喜气,急促道,“娘娘,相爷派人接您出宫。”
皇后闻言,长眉紧紧的皱起。
楚拂心中一紧,脸上的喜气渐渐散去,解释道,“相爷托人送了口信过来,他不能枉顾您和国舅爷的性命,所以决定和忠勇侯里应外合,向魏王示好。”
皇后听完楚拂的话,整个人都愣住了,先是陛下,再是父亲,她好像从未认识过他们。
“娘娘……”见自家主子久久不说话,楚拂忍不住叫了一声,“相爷也是为了您好。”
“您还记得您幼时的愿望吗?那时您想办天底下最大的女学,让所有的女子都能和男子一样,读书明智,不再受困于小小一方后宅。”
听到楚拂说起自己幼时的愿望,皇后的眼眸亮了亮,但很快有暗淡下去,“那只是我的奢望,永远不会成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