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刚把门一关,雨素就开始拍桌子了,“他变了,他的质感完全变了!你都教他什么了,这短短几天,这傻小子居然开窍了……”
方恒要问的不是这个,他赶紧把话题拉回来,“你不是说平台要换人吗,怎么又要重录了?”
“平台是想要换人啊,他们没说要重录,我这不是在找台阶给他们下吗?”雨素拉着椅子坐下,翘起二郎腿,“要是这么简单就能再找一个符合角色的演员,当时又怎么会定牧阳呢。”
“所以我拖了他们几天,让他们自己想想谁能替牧阳,结果不出我的预料,他们一个名单都提不上来。我昨晚不是发了公告吗,百般暗示现在的舆论已经对剧组的工作产生了影响,不排除可能会换掉牧阳。这时候倒是有很多理中客出来了,说牧阳也有可取之处,不至于就要把他换掉。下面的评论提了一堆可以替他的演员,楼中楼里全是吵架的,根本达不成共识。”
雨素一贯有自己的工作方法,“这时候让牧阳再录一版替上去,只要比之前有进步,大概率这事就翻篇了。”
方恒总是会在这时候对她刮目相看,“雨素导演,真能干啊。”
雨素稳稳地受着夸奖,没一点谦虚,但她想了想,还是托下巴叹气,“不过我没准备敷衍他们,要是牧阳今天下午重录的效果不好,我也已经想好找谁来救急了。说来说去,还是你会调教演员,这么短的时间就能让他脱胎换骨,我是没这本事……”
方恒只是说,“我没调教他,是他自己悟出来的。”
“你不知道他这几集的台词练了多久,这么反反复复练,不可能没进步。”
他对此一点也不意外。
雨素想到了什么,视线投向了窗户外的梧桐树,“你知道我最终敲定牧阳的原因是什么吗?”
“他努力。”方恒知道这个答案,“和你一样。”
雨素在笑,“我知道牧阳有个习惯,他每天晚上都要找一段对白练练词,不论练多久,总之会练。他每个月都会把当月练习的过程剪辑起来,放到B站上留档。从大一的时候起,到现在,将近五年了。”
她很肯定,“花出去的时间是不会说谎的,他比现在很多新人都要好,好上几十倍。”
方恒对此也有同感。
牧阳对台词的把握程度可以用“精准”来形容。
类似“懊悔”“后悔”“悔恨”这些相似情绪之间的区别,他可以很清晰地做出来,这是同期的很多新人做不到的。
即便是入行超过五六年的演员,能把高兴这一种情绪做出20%,50%和100%的区别就已经很难了——但牧阳可以更精准。
他可以做到10%的高兴、20%的高兴,甚至25%的高兴。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让他在一句台词里混合10%的不甘或者10%的强硬,对他来说就会是件手到擒来的事。
“而且我觉得他开窍了。”顿了顿,雨素还是抛开了纯粹的技术层面问题。
“如果不理解人物的感情,技术再好也不可能一夜之间产生这么大变化。”
她非常笃定,“这傻小子肯定是开窍了。”
方恒于是陷入了沉思。
第19章 调教
“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很多人都不觉得你有问题,只是被这个长评带偏了。我这一发声,立刻就被赞了两千多次!”
“但你这长评写得……也不是专门在夸我吧。”
牧阳坐在方恒的棚里,趁着方恒找东西的空档,跟米米交头接耳,“每段都是先夸两句,后面再接个‘但是’说说缺点,客观是很客观……”
“我也是有原则的剧评人!虽然咱们关系好,但不代表我只说优点不说缺点。而且今天重置版上线了之后,不是好评如潮吗?你们做演员的,总要经得起这点小风小浪吧!”米米把手机一放,把椅子滑到电脑前,打开了今日的工程。
方恒进门,把两张冰凉贴丢给牧阳,顺手就把棚里的空调关上了,“进棚吧。”
牧阳起身,一脚踏进棚里,只感受到了不到5秒的凉爽,后背就开始出汗了。
米米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六月就已经三十八度了,这个夏天肯定热疯了。”
“对了!我上周买了棒棒冰冻在冰箱里!”她一溜烟跑去客厅,从冰箱里拿了一支棒冰掰开,坐回位置上,把一半的棒冰给了方恒,“新口味,海盐的,巨好吃。”
方恒隔着玻璃瞥了眼棚里的牧阳,“眼馋吗牧阳?”
牧阳把冰凉贴撕开,贴在了自己的两只胳膊上,“……青柠的更好吃。”
方恒托着下巴玩起了手机,“那你就想着青柠味的棒冰录这段。今天米米是导演,你跟着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