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称赞:“对和弦的使用非常大胆!在节奏布鲁斯的道路上走出了新意。”
甚至有人对他们给出了极高期待:“青鸟乐队来势汹汹,他们的歌曲带来年轻和新锐的气息。他们会是下一个流行偶像吗?”
突然间,报纸、杂志、广播,似乎人人都在谈论《公路骑士》,“青鸟乐队”这个词组在每个人口中频繁出现。似乎一夜之间青鸟乐队就家喻户晓。
即使还有许多人怀疑,《公路骑士》的成功会不会只是一次偶然的狗屎运。但是不可否认,青鸟乐队现在确确实实火了。
记者总是拥有灵敏的嗅觉,他们追逐着新闻热点。而在流行音乐界,现在最大的热点就是横空出世的“青鸟乐队”。
乐迷发现他们对青鸟乐队一无所知,他们渴望获得这支乐队的资讯,所以记者也对青鸟乐队的消息如饥似渴。
他们的心中孕育着共同的疑问:“青鸟乐队是谁?”
托尼手里拿着刚从唱片店货架上“抢”下来的最后一张唱片,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托尼就是玛丽的弟弟。自从青鸟乐队“击败”了劳伦的《我的甜心》,他就成了青鸟乐队的忠实乐迷。
而他恰好具备“乐迷”和“记者”的双重身份——他在NME(新音乐快递杂志)实习,以成为正式记者为目标而努力。
如果他能拿到青鸟乐队的第一个采访……
托尼怀抱着这样的希望,他仔细地观察目前唯一的线索,这张名为《公路骑士》的唱片。
封面上没有厂牌标志,这居然是一张独立发行的唱片?在什么情况下新人乐队会选择独立发行?托尼将这个疑问记在心里。
封面图是炭笔速写的骑机车的男人形象。这男人戴着头盔,看不清面容,身上的皮衣敞着,能看到他胸膛发达的肌肉。车前轮朝着左下角,姿势充满动感,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出封面。
封面上简单印刷着“青鸟乐队-公路骑士”的字样,这就是封面上仅有的文字。托尼翻来覆去,居然没有看到半个乐队成员的名字。
这样藏头露尾究竟是为什么?托尼十分疑惑。
托尼开始在街头巷尾打听,最终在一位“午夜”的常客嘴里听到了“青鸟乐队”的名字。
但是线索到这里又断了,青鸟乐队在发行单曲后就辞去了酒吧工作,让所有找到这里的记者都扑了个空。
由于乐队一直不露面,渐渐谣言开始横行。许多娱乐记者既然拿不到真实的素材,索性就开始胡编乱造。
有记者根据酒吧常客的证言,把四人描述成一个盲人组合,而四人一直不露面的行为,“疑似被唱片公司控制”。
有人翻来覆去研究专辑的封套,指出:“专辑上青鸟乐队的署名,没有个人署名。这支乐队可能根本不存在,是专业制作人包装出来的。”
甚至有人揣测,青鸟乐队四个人都不敢露出真面目,会不会是没有身份的偷渡客,或是什么潜藏多年的逃犯。
“你们都猜错了!”更有记者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只是长得都非常丑!”
托尼是少数依然在寻求真相的记者,尽管他的老板不停地暗示他也编造一些读者爱看的“故事”。
理查德将一打报纸扔在桌子上:“你们看看现在的舆论,我就说不露面不可能。你们至少要去接受一个采访,不然就是把话语权拱手让人。”
威廉倒是兴致勃勃地翻着报纸,看到那些离谱的猜测,他咯咯直笑,还拿给乔尼和迈克尔分享。
爱德华在考虑理查德的建议:“如果真的要接受采访,保险起见,采访我们的人要签订保密协议。不能留下影像资料,不能描述我们的形象特征……你觉得哪一家媒体,或者哪一个记者会接受这样苛刻的条件?”
理查德无言,于是此事被按下不提。
第二天,理查德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那名地下DJ没少在私人电台宣传他们的歌曲。
那DJ说:“有一名NME的实习记者找到我这里。放心,我没提你的名字。我只是帮忙传个话,他愿意同意一切条件,只要能获得一个采访机会。”
理查德在纸条上记下那名记者的联系方式:“托尼·福勒是吗?我知道了,谢谢。”
“嘿,瑞克,我口风很紧的,能不能偷偷告诉我这只‘青鸟’究竟是从哪里飞来的?看在我们关系这么铁的份上。”
“你很快就会知道。”理查德滴水不漏地挡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