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作品中威廉还大胆运用了不协和音程。海妖的合唱一段,有大量三全音出现,也就是所谓的‘魔鬼音程’。同样,这里的节奏也是不和谐的,如果仔细听,将会听出音乐与人声之间节奏微妙的不同,再加上那些恰到好处的静止和停顿……如果您有心脏疾病,我绝不推荐您聆听……”
“这是托尼的文章?”青鸟乐队都围过来看,边看边感慨,当初那个青涩的小孩,现在居然也独当一面了。
“没人讨论舞美设计吗?”乔尼翻找着报纸,他不服气,“威廉的那一套造型是我的得意之作。”
“好像没人讨论威廉的反串出演?”爱德华若有所思。
其实是有的,只是这些质疑的声音被淹没在了主流的赞美中。毕竟歌剧历史上本来就有反串出演的传统,人们只顾着惊叹威廉嗓音的得天独厚,竟然能演绎女性角色毫不突兀。没人思考为什么威廉一定要反串女主角——大概是艺术的表现手法吧。
真是有趣,在他们身为摇滚明星时,威廉阴柔的长相为他招致了无数争议。可当他们和“艺术”扯上了关系,哪怕威廉男扮女装也没人在意。
“你不吃了吗?”迈克尔已经默默吃完了他的那盘豆子,“不吃给我吃。”
“你的味觉系统已经坏了吧。”乔尼嫌弃地说。
“别浪费食物。”迈克尔把乔尼的盘子端走。
乔尼还在翻找那些报纸杂志,他突然眼前一亮。
“这个好像和舞美设计有关。”他抽出一份杂志。
《旋律制造者》刚好在今天发售,它另辟蹊径,直接将威廉飞天的照片印在了封面上。
背生巨大的白色双翼,威廉腾空而起,圆形的金色灯光打在他的身上,带着一种绝无仅有的圣洁。
“不惜工本!《海妖》中采用的最新舞台特效技术。”这是它头版的标题。
在文章中,《旋律制造者》详细分析了《海妖》中的舞台美术设计:“青鸟乐队十分重视舞台上的光效呈现,这部摇滚歌剧拥有当下最顶级的灯光效果。除此之外,看似节约成本的投影技术,实际上也不能忽略其背后的设计费用。至于服装道具更不必说,其精良程度有目共睹。”
它甚至帮青鸟算了一笔账,计算要进行一场这样的表演,青鸟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光靠卖门票似乎很难回本。毕竟他们不是真正的剧团,不可能演这一出剧目几年十几年。
但是对此《旋律制造者》却一点也不觉得青鸟亏了。
“投入的只是金钱,青鸟收获的却是一部经典之作。《海妖》是天才灵性的完美展现,是名垂青史的绝佳机会,就是最吝啬的商人也知道如何计算得失。”
杂志分析得头头是道,读者边看边点头,觉得十分信服。然而即使是这样专业的杂志,也没有解释观众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谜题就被印在杂志封面上,也被印在无数报纸的头条上。标题如出一辙:“他是怎么飞起来的?”
是的,观众不关心你用了什么调式,不关心灯效背后复杂的编程原理。最让他们惊奇的永远是简单直白的东西。比如说在几千人的众目睽睽之下,威廉凭空飞了起来——他是怎么做到的?
无数魔术破解大师站出来发表高见,却又被真正的专家一一反驳。谜底其实非常简单,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能想到:使用了钢丝绳吊线。
然而根据专家所言,世界上并没有这么毫无痕迹的钢丝吊绳。
不知道高塔姆是哪里找到的那种新型材料,据说为了保密甚至没有申请专利。这是科技的胜利,是新技术的胜利。魔术一旦知道了真相,就是这样简单又无聊。
所以青鸟永远不会拆穿这个戏法,就让人们猜想吧,最好等到一百年后,当人们看到录像和照片,依然能露出惊奇的表情。
人们讨论来讨论去,就是猜不透真相,于是那个传言再次卷土重来,歌迷们窃窃私语:“据说威廉是个巫师,他莫非真的使用了魔法?”
第121章 用音乐说话
在媒体的宣传下,无数人开始购买《海妖》的门票,只为了亲眼看一看照片上威廉升空的奇迹,然后他们就得知门票早已售罄。
不仅是现场门票,唱片店摆放着《海妖》专辑的货架也都空空如也。
从南向北,青鸟庞大的车队将团队运到每一个演出地点。当然,他们的巡演经理依然是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