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担心他们究竟能不能驾驭歌剧这个体裁。古典乐和摇滚乐的编曲难度根本不在一个层面。还有就是唱功,我承认威廉的唱功在流行歌手中首屈一指,但是歌剧?他不会是想用流行唱法糊弄吧。”
记者跑来采访威廉:“目前评论界纷纷对你的新作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你身为一名摇滚歌手,创作歌剧也许有些激进。对此你有什么需要回应的吗?”
“激进?”威廉重复了一遍这个单词,“他们认为古典乐是什么艰深复杂的东西吗?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谱写交响乐了,当时他们还称呼我为‘明日之星’。”
这是威廉对外做出的唯一回应。
但是这段话如同平地惊雷,引发了轩然大波,人们难以忽略它所饱含的巨大信息量。
这是真的吗?莫非这名摇滚歌手不仅曾经研习过古典乐,甚至精于此道?
最后还要靠那些神通广大的记者,他们终于挖出了多年以前在伦敦曾经昙花一现的神秘天才——“威廉”。
莫非此威廉就是彼威廉?
一些上了年纪的乐评人从记忆深处找出那位作曲家,他们想起自己曾经如何褒扬他,认为他是古典音乐界未来的希望,又是怎样痛心他的不知所踪。
难道现在要告诉他们,当时的那个“威廉”只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
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青鸟乐队的歌迷也对此十分震惊。他们虽然都知道威廉有音乐才华,但是十岁就能写交响乐?
在大众的眼中,这是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做到的事情。
一时间,曾经“威廉”发行的唱片被炒到了一个极高的价格,所有人都想听听威廉十岁时的古典乐作品。
布里茨先生早有准备,回声唱片拥有威廉所有作品的发行权。
于是回声将它们进行集结再版,趁着舆论的东风,大赚了一笔。
此时,《海妖》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各大媒体都在对青鸟的新作做出猜想。首演之前,青鸟公开了这出“摇滚歌剧”的演员名单。
主唱,威廉,没什么可惊讶的。至于配角……怎么这么多?
人们一个一个数着角色的数量,他们意识到青鸟是玩真的。这真的是歌剧,而不是摇滚。
歌剧和音乐剧的爱好者也惊讶不已,他们在这份名单上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
虽然依然有媒体阴阳怪气:“不知道青鸟给了他们多少钱,艺术已经完了!”
但是这星光熠熠的名单,还有威廉具备的古典乐背景,还是让评论家都闭上了嘴。出于谨慎起见,在亲眼观看演出之前,他们不会再随意发表意见。
1965年8月,《海妖》于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首演。
青鸟先前宣布,首演后将现场销售签名专辑,这让那些本在观望的歌迷纷纷慷慨解囊,门票被销售一空,音乐厅内座无虚席。
威廉坐在镜子前,正在做发声练习,他接下来的歌唱任务十分繁重,他必须充分开嗓,以免伤到声带。
“真没想到啊,小威尔。”乔尼扶着威廉的肩膀笑,“你再一次穿上了我做的戏服,就像当年在绿墙戏剧社一样。说来,论反串这件事你已经很有经验了。”
威廉无语地看了他一眼。他都快忘了,他曾经还在绿墙的戏剧社里扮演过一个没有台词的花瓶。
迈克尔推门进来,手里还拎着一束花。
“哪里来的花?”爱德华问。
“刚才碰到玛格丽特,她送的。”迈克尔将花束放在一边。
还没开场就献花,这公主确实不拘小节。
“对了,我还带了个人来。”迈克尔从身后拉出一个人。
威廉立刻认出了对方的身份:“托尼!”
“嘿嘿!”当初那个跟着青鸟一起去美国的小记者已经长大了,“好久不见啦,威廉。托你们的福,我已经是NME的正式记者了。这次报社特地派我来报导《海妖》的首演。”
迈克尔说:“我看他在门口蹲着,就顺手把他带进来了。”
“那你要不要拍几张后台的照片?”威廉很关切。
“真的可以吗?”
“当然!”威廉亲热地搂过他,“迈克尔,先给我们来一张合影!”
爱德华递给他一个挂牌:“戴上这个工作证,这样你就可以在后台自由活动了。”
“我可是记者!”托尼说。
“记者怎么了?”乔尼说,“我们了解你,你是个不会搬弄是非的诚实的记者。”
托尼嘿嘿傻笑着,他心里挺感动。没想到过了几年,青鸟已经成为一支这么有名的乐队,他们依然还记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