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德华用最无懈可击的方式与记者大谈特谈乐队未来的展望。
采访结束,大卫与乐队几人再次握手:“接下来需要你们配合拍摄……”
“等一等,大卫。”威廉突然出声,“你还有一个问题忘了问我。”
“什么?”
“你忘了吗?四个月前,在记者招待会上,你问过我一个问题。我当时让你等我快要离开美国时再问一遍。”
大卫其实没有忘,但他们记者对这种逢场作戏的回答从来不会当真。
此时威廉突然提起,他有点意外,也有点感动:“原来你还记得我。”
“当然,我记得你来自《纽约每日周刊》。”
“是的,你记得没错,不过那之后不久,我就跳槽到《时代周刊》了。”
威廉对这种细节不感兴趣,他只是想要兑现自己的承诺:“你现在可以再次问那个问题了。”
大卫于是再次提出了那个问题:“……威廉,你如今已经造访过美国的许多城市,其中你最喜欢的城市是哪一个?”
威廉已经想好了一个绝妙的回答。他狡黠一笑:“纽约。”
“无论如何,都是纽约。(By all means, New York.)”
他化用了《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的台词。
在这里有最可爱的乐迷,在这里他遇见了真诚的朋友。这里是他在美国最温暖的家。
威廉凝视着大卫,他那双漂亮的眼睛让每一个被注视的人都会产生被偏爱的错觉。
“在纽约的日子,让我终身难忘。”
……
青鸟乐队去拍封面,工作人员过来收拾采访场地:“咦,戴维斯先生,你的脸怎么这么红?”
“空调暖气太热了。”大卫欲盖弥彰地捂住脸。
“你知道吗,《罗马假日》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大卫向着工作人员吐露心声。
“哦,我也喜欢奥黛丽·赫本。”可惜鸡同鸭讲,工作人员没能与他共情。
第57章 重返英伦
这一期《时代周刊》销量爆炸,首要功臣就是它的封面,那封面上的摇滚乐队刚刚离开美国。
摄影师使用暗光拍摄,运用侧光和逆光,让四位乐手的头像忽明忽暗地隐藏在阴影中。
这手法突显了每一名成员的英俊轮廓,又体现出这支乐队身上的矛盾与割裂。
赞誉与批判,音乐与政治,真相与谎言……竟能全部集聚在同一支乐队上。
在采访的过程中,大卫敏锐地意识到,这支乐队内部的理念也在分裂。
想要锚定商业的爱德华,还有似乎别有想法的威廉……
威廉和爱德华的头像被放在画面正中心最醒目的位置,然而他们的脸一左一右,朝向了不同的方向。
……
英国,伦敦,温暖甜蜜的公寓,这个地方青鸟们称之为家。
最新一期的《时代周刊》辗转重洋,出现在理查德手中。
“《时代周刊》还不错,基本如实刊载了采访时的对话。”爱德华翻着杂志,“希望我们能趁早摆脱那些敏感标签。美国是个淘金地,如果一直被禁演可不行。”
理查德推了下眼镜:“大多数禁演令只有一年,按照目前的状况,明年这些影响就会逐渐淡化。”
“这样最好,”乔尼说,“如果还被极端分子盯着,我可不敢回去。”
“不去就不去,美国也没有那么好。”威廉嘟囔着。
他又回想起他们降落在希思罗机场时的场面。
当时英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他们本以为不会有歌迷前来接机。
然而恰恰相反,歌迷挤满了候机坪,他们的尖叫声响彻天际。
威廉向他们挥手。他以为自己不会思乡,然而此时看到英国的歌迷,听到熟悉的乡音,居然倍感亲切。
歌迷们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招手,他们齐心协力地呼喊着同一个单词。
“Kiss!Kiss!Kiss!”
乔尼笑着调侃他:“威廉,他们想要你的吻。”
威廉意识到他们的愿望是什么,于是他照做了。
一个与在肯尼迪机场一模一样的飞吻,被他送给这些冒着严寒前来接机的歌迷。
不像美国歌迷对威廉有着奇怪滤镜,英国歌迷表达喜爱的方式更加直白,更加疯狂。
歌迷从围栏后伸出胳膊触摸他们的身体,撕扯他们的衣服,简直像是要将他们活吞下去。
“为什么?!”抓着自己已经被扯烂的领口,威廉坐在车内发出天问。
“这个嘛。”托尼心虚地搓了搓手。
威廉盯着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