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香:“就是因为生产之日近了,妾身才不能在京城长待。”
李萼:“此话怎讲?”
贺兰香抬眸,眼神平静,启唇,言语亦是平静,“因为月份对不上,京中各方眼线众多,孩子几时出生,难以对外隐瞒。”
李萼愣住,眼中惊诧渐多,不可思议地道:“你的意思是……”
贺兰香手落腹上,垂眸看着肚子,手掌轻轻抚摸着道:“这孩子不是谢晖的,是谢折的。”
“你说什么?”
李萼瘫坐回去,落在座椅扶手上的手猛然收紧,两眼紧紧盯住了贺兰香,仿佛以为自己听错,不死心似的,眼波颤栗着,“你再跟我说一遍,孩子是谁的?”
贺兰香未语,只是用手抚摸肚子,长睫下神情寂然平静,毫无乱色。
李萼见状,千言万语凝结于喉,分明想问贺兰香与谢折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又是何时有的这个孩子,临开口,只是扶额,无力道:“怪不得,怪不得你当初如此轻易答应我将露儿托付于你,原来都在这里等着我,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该知道的,我早该知道的……”
她只是没想到,贺兰香要她还的人情,会如此之大。
地面微凉,贺兰香只是安静跪着,目不斜视,等着李萼发话。
佛龛上烟气弥漫,将李萼的面容隐入幽渺中。她沉吟半晌,终是叹气道:“你回去吧,我会尽力一试。”
贺兰香这才在搀扶下徐徐起身,声音里听不出波澜,却有一分若有若无的哽咽,“妾身,多谢太妃救命之恩。”
李萼只是叹气,并不多言。
日落西山,贺兰香回到府中。尚未下车,传旨太监便已赶到,带来她即日启程随太妃李氏前往大慈恩寺为国祈福的消息。
*
大慈恩寺坐落京城百里开外,虽是大寺,但地势偏僻,消息闭塞,加上重兵把守,便使得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清净无比。
天已初见暑热,寺中草木葱茏,早晚时分,霞光笼罩山头,最亮的一抹光芒恰巧照入贺兰香所居禅房,雨后空气明朗清新,悬在枝叶的露珠闪闪发亮,万物明朗。
贺兰香歇了两日,因肚子已大到入寝艰难,身子也算不得有多舒适,第三日里听闻李萼风寒加重始终未有好转,遂顾不上自己,亲自去看李萼。
入寺时恰逢落雨,李萼身上吹了风,便缠绵病榻,不见走动。
待到禅房外,未等贺兰香说明来意,秋若便道:“夫人请留步,我们娘娘身子不适现已歇下,今日不便见客。”
贺兰香听闻,更加担忧,眼波流转时瞥到秋若佯装镇定的神色,心梢微动,道:“姑姑神情何故如此慌张,难道太妃娘娘凤体已抱恙至此?若是这般,不如还是回宫调养,留我独自在此便是。”
秋若强行稳住脸色,平心静气道:“夫人多虑了,娘娘身体相比开始已经好上许多,不过需要静养几日巩固罢了,夫人养胎要紧,还是回去好生歇着罢。”
贺兰香觉得蹊跷,嘴上答应着,心里更加不放心李萼,转身之际给细辛使了个眼色,细辛会意,立刻上前拦住秋若。贺兰香趁机推门而入,不顾秋若喊叫,快步走进里间,着急察看李萼状况。
却见榻前坐了个熟悉厌恶的身影。
“你……你怎么在这?”贺兰香看着萧怀信,几乎瞠目结舌。
萧怀信手持布帕,正在擦拭李萼额上汗珠,手法细致温柔,与狰狞的长相截然不同。
他未言,将帕子放下,站了起来。
这时,李萼突然拉住他的手,睡梦中眉头紧蹙,眼角泪珠闪烁。
“轻舟,别走。”
贺兰香听着轻舟两个字,总觉得有些许熟悉,忽然想起些什么,内心顿时掀起惊涛骇浪。
第92章 过往
李萼醒来时已是黄昏, 夕阳余晖折入房中,光影斑驳摇曳,细碎的光线幽微浮动在她的眼睫上。她睁开双目, 发现榻前坐了道悉的背影,罗裙锦衣, 云髻金钗,不是贺兰香又能是谁。
李萼浑身酸软, 坐不起身,便揉了揉沉痛的额角, 嗓音干涩虚弱地道:“你怎么在这。”
贺兰香沉默不语, 张扬明媚的气势在此刻显得有些过分肃冷, 也过分收敛, 窗口折入的霞光笼罩在她的身上,更加静谧的冷清。
她道:“你与萧怀信,到底怎么回事。”
李萼一怔, 眼底飞闪而过一丝复杂,垂眸,长睫蔽目, “我不懂你在说什么。”
气氛静下, 久久无声。
贺兰香再启唇, 语气依旧不咸不淡,冷热难辨, 只是陈述着,“你昏迷不醒时,萧怀信来看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