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闻事情始末,卢文博震惊良久。
而从卢文博口中,袁晴遥得知他在六年前和妻子生了个女儿,今年九月份就上小学一年级了,预备读袁晴遥和林柏楠当年读的那所小学。
卢文博还给她看了女儿的照片,小女孩梳着“妹妹头”,脸蛋胖乎乎的,笑起来像个美味多汁的梨子。
聊了一个多小时,一名医生敲门进来找卢文博谈事。
卢文博便提议让林柏楠先去复健室做训练,来都来了,叙旧、复健,一箭双雕多好!他忙完了过来找他们。
林柏楠许久没来复健室了,他这七年在复健这一方面确实太过疏忽,做正规训练的次数屈指可数,也就每年寒假回家被父母和卢文博“绑架”到康复中心练一练。
第128章 醋意
来到复健区域, 袁晴遥一眼就看见了一台医用外骨骼机器人。
一名中年女性正在试用,两名康复师陪在她身边,她的老公举着手机录像, 记录她“行走”的瞬间。
“林柏楠, 你看!”袁晴遥兴冲冲地指给林柏楠看。
林柏楠投去视线, 她指尖的后方,“中驰华拓”的最新一代院线专供的外骨骼机器人正稳步前进 。
近些年, 国内的100多家医院引进了“外骨骼”,这是目前最先进的康复技术之一, 能帮助下肢残障的患者减缓肌肉萎缩、增强心肺功能等等。
院线版本比家用版本的体积大出许多、功能更齐全、限制相对也少。林柏楠自用的那种仅限于受伤位置较低的人,腰腹无力是无法驾驭的,而医院购入的, 高位截瘫、四肢瘫痪、偏瘫、脆骨症患者都可以体验。
“那个机器人的研发你有参与吗?”袁晴遥问道。
林柏楠给她一个“当然了”的眼神, 看回那边,说:“那个是去年发布的产品,目前市面上性能最好的。项目做了三年,投了不少资金和人力进去。”
他收回目光,抬眸看她, 提问:“你知道那个多少钱吗?”
她摇摇头, 科技含量高的医疗器械用具一般都价值不菲,她在心里掂量了一下, 猜了个数字:“两百万。”
“低了。”
“两百五十万。”
“低了。”
“三百万?”
“接近了,三百二十万。”
袁晴遥感叹还挺贵的,倏而, 一个念头在脑中盘旋展翅, 她不敢相信地问道:“林柏楠,你家里的那个……不对!那三个, 不会都这么贵吧?!”
“家用款的价格低很多,但……”他不得不承认这着实是个烧钱的爱好,避开她诧然的眼神,小声说,“也挺贵的。”
“也挺贵的是多贵啊?”
“就……能在小城市买套小房子。”
“一个?”
“三个。”
袁晴遥粗略盘算了一下,一个大概四五十万。
她不是盘根究底的性格,没再细问,转而,有些落寞地慨叹:“不是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的,对吧?”
林柏楠认同,情绪同样有些许低沉。他知道“外骨骼”虽好,但其价格是数千万家庭望而却步的,但一项技术、一个产品,只能先诞生再市场下沉……
就交给时间吧。
周天,排班的康复师只有三个,前来做康复训练的病人都是住院部前来的,清一色的病号服,穿着衬衣和牛仔裤的林柏楠成了其中最独特吸睛的存在。
走在大街上,他会被旁人用眼神纠缠,因为坐轮椅还长得帅;待在医院里,医生护士病患看见他也要多扫视几下,因为长得帅还长得真帅……
这是轮椅帅哥的困扰。
这不——
林柏楠和袁晴遥来到了一处空闲的双杠,穿上他寄存在卢文博办公室里的腿部支具,打算练一练行走。
他将竖直的支具折弯,先把左腿放进腔里,扣上防护带,右腿如法炮制。调试之时,袁晴遥手搭在他的肩上,说:“你先穿,我去买水。”
“去吧。”
袁晴遥推门出了复健室。
林柏楠继续忙手下的,耐心等她回来。
此时,隔壁双杠的一个大妈搭话了:“小伙子怎么了?怎么年纪轻轻的就坐轮椅了?”
类似过度的关心和探索,对于林柏楠而言是负担,他一以贯之地轻描淡写道:“受伤了。”
“哎呦呦,瞧你两条腿细的,截瘫吧?受伤很久了吧?伤到哪个位置了?”大妈没消停,继续盘问,见林柏楠一脸冷漠,她先自报家门套近乎,“小伙子,我陪我老伴来的。我老伴脑梗,右边身子动不了啦!唉,他惯用右手,吃饭都吃不利索了,你说要是左边坏了右边还好着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