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十七里+番外(34)

作者:歪柒爷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蒋律扬起眉,难掩的得意。

陈念轻车熟路,领着蒋律拐了几个弯穿过几条小巷道,边走边解释,“这家游客知道的少,但是味道比南京路上那些小笼包店正宗很多,我爸特别喜欢。”

门面不大,破旧的推拉玻璃门上全是划痕,看不清店内的情况。店门正中挂着的木质牌匾边缘破损,蒋律脚步愣怔,盯了一小会儿。

店内环境一般,陈旧木质座椅堆积在一起,连侧身经过都费劲。点单台在楼梯下方,需要弯腰低头才能勉强挤下;而直通二楼的木楼梯,又窄又陡。

相似场景在眼前来回晃荡,蒋律终于想起很小的时候常和外公外婆光顾这家店。他每次都自告奋勇要坐二楼,最后却望着黑黢黢的楼梯战战兢兢,不敢挪步。

这么多年过去,店铺地址和名字早已模糊。记忆深处独剩鲜美汤汁充盈口腔的美妙和炸猪排沾满辣酱油的香酥;在他心中,至今没有哪家足以比拟。

蒋律有一瞬的感动和惊喜,记忆被掀开一角,里面滚滚而出的是暖人心田的温情。

陈念显然不知道这些背后的故事,此刻正小声地给他介绍菜单。蒋律呢,默不作声,就这么静静看着她,看她皱着眉头为点什么而犯难;听她小声念叨难以抉择。不自觉的,也跟着咧了一下嘴角。

没一会,热气腾腾的小笼包上桌。他小心翼翼夹起,轻咬一口,吹一吹,嗦几口汤汁;再混着醋一口包进嘴里。

书上都说人的大脑最擅长将记忆附着在感官上,比如味觉;只有等吃到相同味道的瞬间某些记忆才会被激活,并迅速占领大脑,连带将人的思绪也拽回到过去。

“是童年的味道。”两人异口同声感叹道。

蒋律笑着解释和这家店的「渊源」;陈念听得目瞪口呆,半晌蹦出两个字,“好巧”,她狡黠一笑,“不知道我们俩小时候有没有在这家店碰到过。”

“哈哈,真说不定。”

童年的记忆阀门一下打开,对话内容也变成了彼此童年趣事赏析。

陈念兴致颇高,连带将糗事一并抖落出来。比如她三岁那年热衷于照镜子,独自一人对着老式电熨斗左照右照,最后情不自禁上前亲了一口。没想到夏女士忘记拔插头,害得她顶着香肠嘴吃了一多月的冷稀饭。

又比如小学文艺汇演她独唱,结果上台时太紧张,当着全校人面前摔了个狗吃屎。

“我小时候最爱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大盗贼》。”,她边说还边哼起了里面的主题曲,“我是一个大盗贼,什么都不怕。生活多自在,整天乐哈哈。”

蒋律没忍住打断她,深邃眸底倒映着她的笑容,“你知道我记事以来看过的第一本,也是最喜欢的一本枕边书是什么吗?”

他没卖关子,自问自答,“是德语原版的《大盗霍真普洛兹》,这本书是我妈有一年去德国出差给我带的礼物。当时我看不懂,直到五六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德语,才断断续续看完,算是我第一本完整读完的德语原著。后来上海美术制片厂译制拍摄,也就是你说的动画片《大盗贼》。”

他回忆道,“故事里有那个爱吃土豆泥总忙着修土豆的邪恶魔法师,还有那个不幸被魔法师变成了癞蛤蟆又被卡斯佩尔拯救的小仙女。”

“嗯嗯。”

文学脑袋的她此刻内心涌着的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悸动。她想起西方文化交流课上,教授常说文化传播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这是一种跨国籍、种族和地理位置的交流。

世界上总有一处角落,有那么一个人和你欣赏着相同的电影,音乐或者书籍。

吃完午饭,蒋律并不着急回家。兴许是被陈念激得,他迫切想来一次故地重游,看看童年最常去的那些地方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光景。

“你下午有事吗?要不要一起逛逛?”

“好啊。我们去哪?”陈念答应得干脆。

“国泰电影院,光明电影院,复兴公园,城隍庙?”他报地名般说了一串。

陈念捂着嘴笑,“这是你的童年路线吗?”

“哈哈,是。”

这一带陈念可太熟了:从南京东路出发,一路逛到淮海中路,还可以拐去长乐路和思南路打卡,时间来得及的话再坐地铁去城隍庙。

“走着去?你怕不怕累?”六月底的上海已入盛夏,好在昨夜一场骤雨多少洗散了点空气里焦躁的热气。

对方不假思索,“当然,坐车有什么意思,会错过好多风景。”

两个人走走停停,不执着于一个目的地。陈念热情充当起向导,说到兴奋时眉飞色舞,全然没有在公司里的那份沉稳拘谨。

上一篇:月坠海夜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