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爷爷真是不容易,他的后半生都在追寻话本, 为了这一件事不停奔波。”
齐砚看着泛黄的书页和已经有些掉色的墨迹, 叹了口气:“最难的是他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家人, 身边的人除了菊娘之外,再没人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甚至因为他常年不着家在外到处奔波,他的妻子和孩子都不能理解他,都与他有些疏远。
“太奶奶也并不是不想理解他, 只是真的不知道他到底出去做什么……每次问他他都不说, 就一直沉默,换谁时间长了都会失去耐心……”
爱人之间最怕的就是沉默, 无论什么事,好事还是坏事,坦诚远远比隐瞒更好。谁也无法接受爱人一次次的沉默,两人之间隔着的不止是这个秘密,更是越来越深的隔阂。
齐砚抓抓头发,又叹了下气:“难怪了。难怪我记得小时候爷爷总是跟太爷爷吵架……一把年纪了,自己都已经有了孙女,却每次见到父亲就要冷脸,甚至会冷嘲热讽……”
齐砚的爷爷是厂里的工程师,脾气温和有趣,无论是个厂里的同事还是街坊四邻都相处的很好,对家人更是没话说,跟奶奶恩爱了一辈子。可偏偏,他对太爷爷每次都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记得有一次齐太爷专门去看望年幼的齐砚,结果不知道为什么爷爷又跟他吵了起来……最后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齐太爷独自一人回了老家的宅子住着。后来听她爸妈说,太爷爷一把年纪还总在外面奔波,一辈子了,从来不知道他到底是在做什么,岁数这么大了还不肯停下休息。
菊娘跟齐太爷认识了半辈子,但齐家人从未知道她的存在,她是妖族,样貌是不会变的,让家里人见到也不好。倒不为别的,她这青春永驻的脸也没法像常人解释。
“家里有我一个就够了,我不想让孩子们知道这一切。”
这是齐太爷对菊娘说的。
可那话本是无法销毁的,无论是用水泡还是拿火烧,都没办法毁掉它。即便齐太爷通关了话本,它还是存在,永远在那,而且一旦被别人翻看就会再把新的人拽进话本里。
齐太爷想过丢掉它,可只要离开他身边,这话本总有可能再被其他人捡到,那不是又要有人遭殃?
善良的齐太爷和菊娘商量过后,决定把家里这本书封印起来,就锁在老家这座旧宅子的阁楼里。但齐太爷的灵力不够,这种封印方法他无法维持太久,只能保证几十年,但后面的随时有封印自动破除的风险。
且菊娘认识的道士给齐家算过,从齐太爷算起,后面两代不会受这话本的影响,但到了他重孙那一代就不一定了。哪怕不受家里这本被封印的话本影响,也会在外面受到别的影响。
齐太爷后半辈子都在寻找彻底消灭话本的办法也是有这个原因,后来他知道自己早晚会死,而话本还没有被消除的可能,于是便和菊娘一起策划了接仙桥的倒塌,引昆仑境内的神树落入凡尘,并融入他的重孙女身上。只要有神树的仙骨在身,他相信哪怕齐砚真的受到了话本的影响,最终也能化险为夷。
关于替自家重孙铺路的部分已经是日记的最后了,齐太爷着墨不多,他的重点都在找寻话本踪迹的部分。
这部分内容很多,齐砚用了很久才看完第一遍,如果要从里面提炼出更多细节的话就需要再仔细研读。
大概六十年的时间,齐太爷走过了大江南北,所有山川湖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在不停找寻话本的同时也认识了一些跟他一样通关的人,这些人不多,但终究还是有的。每每遇到这样的人,齐太爷心里总是复杂的,每有一个幸存者,就好像在向他昭示有无数人死在话本里根本出不来。他走了六十年,也不过只见过十几个幸存者,当然这些肯定不是全部,可也足以说明数量很小。
在这六十年里,齐太爷着重记下了几个地方,白卿一眼看到眼熟的地点,眉尖紧紧皱起。
包括昆仑山在内齐太爷一共记载了十六个地点,大大小小的山川湖泊囊括其中,而这些地方之所以被他重点记下,是因为他都在这里察觉到了和《斗兽场》话本里泄露出的相同的灵力。
白卿瞬间联想到了她不在的这些年昆仑山灵气被侵蚀的事,从前妖参和文霜一直没有查到侵蚀灵气的到底是何方妖邪,如今结合齐太爷记载的线索来看的话,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书灵在十六个灵气充沛的地点布下阵法,以此来蚕食人间所剩不多的灵气,目的自然是为它提供炼化出魂魄的灵力支撑,为它的消耗来提供灵力。”白卿沉声说:“我猜测它维持话本世界的运转也需要消耗极大的灵力,所以它把主意打到了这几处地方,把这些地方当成灵力补充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