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大规模解救被拐人的行动和沿途的革新保民措施,让萧翦的人气和名声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声人去后,盛誉民意中。
百姓闻听萧翦途径之处,均奔走相告,相言萧翦真乃民之父母也,纷纷请地方修建为他修建生祠。但他却严禁民间甚至为他修祠筑庙,因为他常与高元之讨论史上忠臣奸臣,深知每一祠之费,多者数十万,少者数万,且剥民财,侵公帑,伐树木无算。
一些地方会令率文武将吏百姓列班阶下五拜三稽首,他是要协助朝廷治理萧国,悲悯百姓,同时要官声名声,要百姓认可高元之一样认可他,他不想做高元之背后的人。可他不要让朝廷忌惮,他手握重兵,在民间威望之高,若不是高元之有太后撑腰,而太后又视自己为高元之夫婿,恐怕弹劾他的奏章都有城墙那么高。
京中传来的消息,萧翦知道沿途均有地方势力弹劾他,也是高元之在京中力挽狂澜,相护于他。即使他身居高位,要想为百姓做点事,也是借了自己和高元之的身份之便利。
可想而知,地方有志官员,在推行政令时,有多难。他也庆幸有高元之这样的人在身旁提点,让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局面并有效化解。倘若她为男儿身,应该在朝堂上比自己有所作为,但她作为他未过门的妻子,二人携手或可让萧国走向另一个新世界。
一想到这样的人儿与自己有婚约,且三年之期即将到来,从此她就是他名正言顺的妻子,他的心里就很踏实心安。
--------------------
第38章 选贤用能
==================
萧翦和蒋湛一路回京述职,蒋湛见他途径之处,都亲自选地方书籍、话本、小册,什么类型都有,言情、地志、神话等都有,看他选书时露出来的迷之微笑,想来是为昇平郡主带回去的。
回到京中,萧翦需先进宫述职,太后对萧翦等人一路的所为很是满意,萧翦力荐蒋湛,回奏其在沿途的功劳和不俗政见。太后求贤若渴,于是蒋湛也被召回京师任职,赐廷尉卿官职。
朝堂之上太后问萧翦有无所求,他年纪轻轻已身居太尉,官职之上,太后也不能再给他更高的官阶,总不能让他二十出头就当丞相吧,于是准备赐他金银黄白之物。萧翦回奏道:“太后圣明,萧翦为国姓子弟,理应为我萧国鞠躬尽瘁,为太后国君朝廷尽忠,金银不为贵,珠宝何须尊。萧翦无所求,只求三年之期顺利到来,三媒六聘顺顺利利迎娶昇平郡主,以我之姓,冠她之名。”
朝堂之上的气氛瞬时欢快起来,朝臣皆发出小声笑声,笑萧太尉猴急,太后允诺之事怎么会再生变故。太后也笑道:“你呀你,心急什么,三年之期年下就到了,还不到两个月,本宫到时候定为昇平亲自挑选正使、全福夫人,保证你与她有个十全十美的婚仪。”
萧翦拜谢。
自二人分别,前前后后已有五月有余,萧翦本想立刻去郡主府见高元之,奈何蒋湛一直跟着他,蒋湛此次靠辅助萧翦,留至京中为官,一来想感谢萧翦,二来想认识昇平郡主,看看这位为他们这些直臣保驾护航的庐山真面目。虽然萧翦脸色难看,但蒋湛假装看不到,一路紧跟随行。
到了郡主府,萧翦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人儿,想念的紧,想扑上去就亲,却又碍于蒋湛在场,于是没好气地介绍二人认识。高元之笑意迎出,蒋湛见她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国色清清,兰味馨馨。于是心生羡慕,早前想何等人姿才能匹配萧太尉,如今得见,满脑子都是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词,心想:这一双男才女貌天生下,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
高元之见蒋湛不吭声,于是打破沉默说:“此次回京,可有为我带什么新奇的好玩意儿回来?”
“那当然,我为你搜罗了好多画本书册,你看了定然欢喜。”萧翦求表扬的样子真是让蒋湛看不惯,官场上雷厉风行,治人贩子流寇时霹雳手段,在昇平郡主面前却像个小狗一般。
高元之心下欢喜,于是同邀蒋湛进书房。
郡主府藏书丰富,左右图史,坐拥百城,浩如烟海。更让蒋湛大开眼界的是,发现藏书簿领图册,并不混乱,既有先后次序,又逐年逐月依次编号,分门别类,整理后的条目清楚,查考起来十分方便,于是他暗暗记在心中,一定要将此方法用于廷尉府之中。
当晚萧翦留宿郡主府,夜间来了五次,照他的说法,一月一次,他离开了五个月,理应补偿五次。高元之本想着他舟车劳顿,又才面圣述职回来,五次也就说说罢了,哪知道一次比一次厉害,高元之不禁怀疑自己找的不是人,而是虎,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不然是人的话,就算年轻,体力也太过优秀了吧,自己反而一次比一次累,一次比一次更像一团泥,几度火海战飞龙后只能勉强驱猛虎,任他天翻地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