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录司+番外(4)

作者:磐南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僧录司本是个临时机构,借了一座民宅权当起居办公之处。三进四合院,从东厢房出来往正中的院子里走,刚好能透过重重宅门远远望到大街。只见那宅门深深之外,耀眼的金色占据街道,一半是明黄,一半是白雪,刺得人睁不开眼。

“什么东西那样亮?”红姑不由得问。

“是利运塔的废墟。”林斯致叹口气。

红姑微微愣住,又往前穿过垂花门,才看清了废墟的面目。老人讲利运塔利的是国运,当真没错。若非举大梁之力,怎能造得出这高可齐天、容纳七百僧人的巨塔?即便如今成了残垣,也有寻常房屋的几十倍高。

遮云蔽日,占据数条街道。金壁依旧辉煌,可惜无数佛像倾倒其中。或凶或慈,叫人触目心惊。

越走近,越是有股灾后废墟独有的腐尸气。

忽然,不远处响起一阵阵锤鼓之声,敲得极急促用力。“怎的清晨有人敲鼓?”红姑疑惑。

“对,敲得是咱们僧录司门口的路鼓。这是有案子了,正击鼓鸣冤呐。我来喊裴大人,就为了这件事。”

“死的是当今皇后亲戚——在本地有名的方丈化虚。”

二人一时无话。雪昨夜停了,四周白茫茫。一片萧肃之气浑浊地笼住僧录司。忽然吱呀一声,蓦地把林斯致和红姑都吓了一跳。

原来是裴训月开了门。

“烦请带我去正厅。”她穿着一身利落男装,说。

就在僧录司上下为突发命案焦灼的时候,几十里外,北坊最北的密林中,一座焚尸炉正燃起青烟,司炉人笑眯眯地盯着地上的裹尸袋。

“来活了?”他问。

两个提着裹尸袋的壮汉点点头。“行,按牌子交钱。”司炉人说着,指指炉旁的木牌,上面清楚写明:男尸五百钱、女尸三百钱、八岁以下小儿一百钱。

最末尾还有一行加粗大字:僧人除外,僧人一两。

“宋昏,便宜点儿呗。您看这位,虽然剃了发,生前可是酒肉都来。谁不知道他早就还了俗?我看,收个五百钱就够了。”其中一位壮汉笑道。

被称作宋昏的司炉人不语,戴上手套拉开裹尸袋仔细检查。“好新鲜,”他捏捏尸体肌肤,“昨晚刚死的?”

“咦,居然有个直戳心脏的伤口。”宋昏扒开尸体的衣服检验后背,果然看见一处只比针孔略粗的伤痕。

“果然是名昏眼不昏,什么也逃不过你的眼睛。”壮汉笑。

“没记错的话,这是化虚方丈吧。”宋昏站起身,“他不是借住在朱知府的宅子里么。”

“是,昨晚意外被掉落的钉子戳入背上,死了。朱老爷叫我们把他拾掇干净,火葬。”

“噢,意外。”宋昏点点头,就不说话了。

一时间场面十分沉默。

气氛有点尴尬。两位壮汉摸不准宋昏的意思,只好颠来倒去,把方才的话重复一遍。总结来说,朱知府希望此人速焚。

“可以,钱按一两给就行。”宋昏思忖一会,答应。随后开始一捆一捆往炉子里猛地添柴。他今天起得晚,早饭都没来得及吃,这么一劳作有些眼冒金星,好不容易把柴火添足了,忽然听见远方有马儿嘶鸣,不一会,看见两个身着捕头官服的人正乘马狂奔。

“不许烧他!”那两个捕头边喊边抽刀。

宋昏站直,慢悠悠取了手套,撇嘴:“你们到底什么意思?”

那两人眼看就骑马到了炉前。其中一人面露冷色道:“我们是僧录司主事裴大人派来的。”

另一个人紧接着:“化虚方丈死有蹊跷,应当送交官府检验,而非民间火葬。《大梁律》:凡诸尸应验而不验,杖一百。”说罢,叽里咕噜背了一通律文,并把检验承牒一甩,纸轴一路滚到到宋昏面前。

宋昏饿得头晕,实在懒得再蹲下去捡,看了一眼便道:“噢,那不烧了。”

此话一出,朱府的两个壮汉眼睛登时睁如铜铃。“宋昏你是要反悔怎得?”“银子都交了!”

宋昏慢慢悠悠地熄灭了炉火,将裹尸袋重新系牢。

“捕头来了,可见衙门的人已在僧录司。劝二位大哥同我一道运尸体过去,说不定,你们的朱老爷已经坐那儿等候多时了。”他说罢,掸了掸身上的柴灰。

那两位壮汉本就没多大决心与捕头对峙,听见这话也就罢了。四人便一道运着化虚方丈往僧录司去。这一路脚程颇慢,只因宋昏看见一处早饭摊便要停下来吃。汤圆烧饼肉丸汤,吃得众人都不耐烦。

好不容易赶到,只见朱知府果然已在正厅坐着。而他身旁,则是位面如冠玉的年轻公子。

“草民宋昏,叩见各位大人。”

话音刚落是一个响天的饱嗝。

上一篇:弃他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