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管帝王有多少考虑,在世人眼中,那就是秦武帝因为功绩足够上九陵塔了,所以放弃修好的皇陵,彻底拔高九陵塔的地位。”
“即便后来秦圣武帝葬在秦武帝修建的皇陵中,人们也以‘女帝孝顺’为由翻篇,继续坚持己见,以至于后世的帝王都以死后上九陵塔为目标。”
“九陵塔,汇聚了天下最强的帝王、最全的书籍、最高的学府、最博学的人才。这里是整个世界的教育中心,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来此求学,也有数以万计的典籍被送来,只求通过严苛的审核进入九陵塔。”
无数回溯石飞起,将皎月所叙述的画面一一展开。
黑发黄皮、高鼻白皮、黑发黑皮……各种穿着、各种样貌的人地涌入西安城,涌入九陵塔。
儒学、法学、墨学、农学、医学、纵横学、道学、阴阳学……无数学府围绕着代表各自学派高塔建立的学宫坐落其中。整个天下的学子都以考入西安城的学府为荣。
数不尽的大学者汇聚于此,著书立说,传授知识,只盼仰望那最高的光耀塔。
而在塔内,随着帝王的征伐,各种文字的书籍被送往此处,他们没有被留在角落里积灰,而是被更多人研究使用,最终以各种方式融入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开创更辉煌的文学盛世。
“光耀帝建立了九陵塔,奠定她封神的功绩;光耀帝留下了九陵塔,诸子学说进入封神般的辉煌。”
“光耀帝建立了九陵塔,秦仁帝、秦术帝、秦武帝,共同赋予了九陵塔神圣的意义。”
皎月激情澎湃的总结陈词,“这就是九陵塔的建立,及奠定其地位的整个过程。”】
“百学盛世!”淳于越激动得直接站了起来。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封神封的是所有诸子百家,而不是单一的强大的学说了。
儒家善教化,但终究做不到墨家、农家做的事。
单独学说的强大终究有失偏颇,只有百家争鸣才能在相互角逐,取长补短,互相进步,共同建立属于凡人的仙界。
在诸子百家中,有无数人如淳于越般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静。
他们读先贤典籍,努力壮大各自的学派,不就是想要创造出如同仙幕中的盛世,结束天下纷争,让天下黔首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这一刻,九陵塔在诸子百家人眼中,是学说兴盛的象征,是天下太平的象征。
感受到周围炽热的目光,始皇老祖宗面无表情地说:“为了让黔首们得以休养生息,长城和阿房宫已经停了,直道也减缓了工期。服徭役的黔首们刚和家人团聚,朕不好出尔反尔,再增发徭役。”
基建狂魔老祖宗表示,他不修。
诸子百家也明白如今秦国的情况不允许,只得失望叹息,把目光放在舜华公主身上。
说起来,九陵塔不就是光耀帝开始修建的。
嬴舜华表示,“本公主也觉得,应该让黔首们休养生息。”
光耀帝修九陵塔,明显是为保护天下学说。如今有封神这个大杀器,还修什么九陵塔,那不是劳民伤财嘛!
就算真要修,那也是她后人的事了。到了她这个时期,还得是以休养生息为主。
别看中秦的九陵塔修得早,但人家修了三代皇帝。要是换了始皇老祖宗,他一个人就能干完。
一直想要让皇帝休养生息的诸子百家们,“……”
他们明白该让刚结束战乱的黔首们休养生息,但……真的好想要一个一模一样的九陵塔啊!
就算没皇帝睡上面也行啊!!
第61章 嬴皎嬴邑,生死之敌
【“说到九陵塔,就不得不说九陵塔的守塔人。”
皎月放出回溯石,画面上庄严肃穆的寝殿内,垂垂老矣的光耀帝躺在床上,目光扫过床边同样老去的女儿和正值壮年的孙子,最终落在年幼的三个小曾孙身上。
“寡人死后,将入诸子塔,守百家之学,缺一守塔人,你们可想好了,谁去做这件事?”
皎月解释道:“光耀帝就生了一个女儿,秦仁帝生了一个儿子,秦术帝虽然又忙又穷,但好在有两子一女。中秦到了秦术帝时期总算有宗室了。”
最终,三个孩子中的女孩主动站了出来,红着眼眶说:“孙女愿为曾祖母守塔。”
光耀帝缓缓点点头,道:“既然守塔,你就不再是皇族宗亲,即便将来主支断绝,你这一脉也不能争夺皇位。一日守塔,子孙后代皆要守塔。秦国不灭,你们的使命就不算结束。”
“孙女明白。”年幼的小公主郑重点头,“祖母和我们说过,孙女愿意。”
光耀帝总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把小公主唤到床前,拉着她的手交代,“世人追名逐利。你们守塔守的不只是朕,还有天下学说。如果不断绝你们这一脉的念想,你们终究会被后来的帝王的厌弃,招至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