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凌厉的桃花眸看着,也被他说中了心中所想,江越心中有愧,后退半步;可他却不后悔如此做,新帝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未来还有几十年的执政时间,江越自己可以离开大宣前往雍朝,可江家与大长公主府几百口人该如何。
他不是陆寒尘身无挂碍,即便为了还人情,英国公府与大长公主府还是被他排在首位;且他也想过了,反正会出手救下陆寒尘,待到了雍朝,还有几人记得今日之事。
而谢令月也明白江越的顾虑重重,并不打算追根究底,转身对上少年帝王,面容含笑,左眼尾之下的朱红刺青更是艳丽张扬。
“朕既然来了,还敢明目张胆出现在这里,便是摆明了告诉诸位,陆寒尘将不只是朕的股肱之臣,还是朕唯一深爱之人···朕绝不会允许他蒙受不白之冤,更要为他讨回公道!”
众人便见这位雍帝陛下随意摆了摆手,自己又坐回中间的椅子上;一直跟在青年身侧的一龙甲卫从怀中掏出几张纸,朗声诵读,声音传遍大殿。
谢一诵读的恰是谢令月整理好的陆寒尘对大宣的功绩,这里一部分是三年前谢令月在陆寒尘身边时便知晓的,还有令京都暗探搜集到的消息,另外一部分则是谢令月当初听堂妹读小说剧情时记住的隐藏情节。
很多人都不明白谢令月为何独独钟情陆寒尘,只有谢令月知道,他并不是简单的见色起意,而是因为这些记住的剧情。
身为景昌帝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又是阉人身份,注定陆寒尘满身污名;可若不是陆寒尘,景昌帝早在初入京继承帝位后与文武百官对立时便没了性命,后来的几次躲过刺杀,亦是陆寒尘出生入死护下。
能在与文武百官的对立中大获全胜,彻底掌控朝堂,陆寒尘首当其功;后来更是在景昌帝厌烦朝堂之后,如定海神针稳定朝局,将那些暗流压制;更不为人知的是,景昌帝沉迷丹道之后,脾气越发暴躁,动辄便下令抄家···
朝臣们只看到了陆寒尘带领锦衣卫抄家灭族,却不知他在人都下了诏狱之后,会令心腹七星细细筛查消息,将那些真正被冤屈的官员都护下性命,还派人护送他们隐居起来;被陆寒尘用这种办法救下的官员不知多少,然为了不引起景昌帝的忌惮,这些事他从来不曾告知于人,就是三年前与他情投意合的谢令月也不曾告知分毫。
经过当初的大礼仪事件,留在朝堂的人大都战战兢兢,能用在差事上的心思不及半数,也是陆寒尘用强硬手段震慑,大宣朝堂才能安稳运行;更不提他暗中支持内阁的几次改革,令锦衣卫为其保驾护航,改革才得以顺利推行;也是他令锦衣卫暗中肃清地方官员的贪墨,大宣国库日益丰厚···
随着谢一的诵读,大殿内所有人先是不信与怀疑,继而面面相觑低声议论,最后是恍然大悟的点头,有的眼中还含泪;因为谢一读出来的好多人名中,有他们的亲人或是至交好友,原来这些人还好好活着,并不是被抛尸乱葬岗!
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九千岁竟然做了这么多;难道他不知道文武百官都痛恨他,即使被他所救,那些官员依旧不领情;难道他不知道稍有不慎被先帝察觉,他便再无今日的风光么···
便是江越与少年帝王也几次变换眼神,尤其江越,知道的越多,越是惭愧他方才的选择;他相信谢令月不屑于造假,这些诵读的消息必然都是真的;陆寒尘是怎么做到的啊,在全大宣都对他心存恶意的时候,依旧不声不响保护忠良···
即便是决定离开大宣,即便方才被朝臣们那般诋毁,这人都不曾分辨一句;可江越忍不住心寒,方才那人事不关己站在金阶之上听首辅大人的奏陈时,心中可曾后悔当初的暗施援手,可曾后悔他曾对这个国家殚精竭虑。
是大宣···辜负了陆寒尘啊。
难怪谢令月会如此生气,会毫不在意毁掉一座偏殿,用以震慑这些人;他所爱之人明明为这个国家付出了那么多,心甘情愿悄然离开,然被他保护过的家国却对他不依不饶,先是所谓的三十条大罪剥夺他的官身,还欲羞辱于他···
而在大殿外坐着的陆寒尘,在听到谢一诵读之后,先还平淡;越听越是震惊,这些消息他不曾告知任何人···他的狼崽子啊,为了他究竟暗中做了多少,竟是连这些消息都能挖到;如今更是要天下知,还他一个清白···可他明明不在意这些的啊。
凤眸含泪,又不想被人察觉他此时的情态,只好单手遮眼,避开大殿内时不时看过来的热切目光;当初那么做,陆寒尘只想要个无愧于心,并不是想要此时这些人的感激与推崇目光。